本病一般不会发生急症,不需要立即就医,但是一旦睡眠障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时,请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本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急症,不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当儿童出现以下情况:入睡困难、夜间惊醒、拒绝上床、磨牙(咬牙)、梦呓、遗尿、打鼾、梦游、睡眠时呼吸气粗或暂停等。 青年和中年人每周有 3 次以上睡眠障碍,且持续 1 个月以上者。 65 岁以上的老人半数以上有睡眠障碍,应多观察平时睡眠状况。 日间精神状况差,伴有情绪问题。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 就诊前的应对: 可以这样做: 放松心情,避免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未经医生同意下,自行、随意服用药物。 应该看哪个科? 精神科 神经内科 心理睡眠科 医生如何诊断睡眠障碍? 当医生怀疑是睡眠障碍时,将通常要通过神经电生理、睡眠量表、睡眠监测、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来确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神经电生理:主要采用脑电图多导联描记,目的是用于监测患者全夜睡眠过程[1][2]。 量表:目的是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1][2]。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睡眠质量测定):目的是了解患者对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日常活动、睡眠状况的感觉。 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调查:目的是用此问卷评估患者白天嗜睡程度。 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一般用于儿童。目的是通过询问患儿或患者家属,了解其睡眠情况,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4]。 睡眠监测:作用是通过仪器监测患者的睡眠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的程度。常使用多导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检查等方法[1]。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让患者在白天进行一系列的小睡,目的是判断其白天嗜睡程度[1]。 夜间多相睡眠图记录:睡眠一般分为快速眼动睡眠(眼球在眼皮下不停地左右摆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没有剧烈的眼球运动)。主要作用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夜间两种睡眠的交替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睡眠质量[1]。 头部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头部 CT 或 MRI 检查。目的是明确患者是否有存在其他病变,如是否存在大脑结构的异常(如生长发育异常)、是否存在颅内病灶(如感染、肿瘤、出血等),有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其中 MRI 对大脑结构的识别效果更好,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高[1]。 医生会问患者哪些问题? 自身有没有疾病? 首次出现睡眠问题是什么时候? 出现睡眠问题有多长时间了? 是否在其他医院看诊过?诊疗结果是什么? 是否服用过辅助睡眠的药物,有什么效果吗? 家里有其他人有患过类似的疾病吗? 患者要问医生哪些问题? 睡眠质量不好是什么引起的? 跟身体的其他疾病有关吗? 为什么要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 吃了药物后觉得特别难受,是药物的副作用吗? 为什么服用了这么久的药物还不见好? 是不是睡眠质量一旦好转就可以不用服用药物? 在日常生活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擅长治疗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变性疾病和老年疾病以及睡眠障碍、焦虑等。熟练诊治神经内科的各种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以及重症肌无力。对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痴呆、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均有较高水准的诊断与治疗,曾获得广大病员及家属的好评。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获博士学位;2011/1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哈佛医学院担任访问学者。 先后担任: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卒中学会青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老年心身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委。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自然基金等11项课题;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第一/通讯作者21篇;申请国际、国家专利27项;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2部、参编教材、论著10部(其中国家级教材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