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病尚无法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是重要的诊治原则,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10]。 危急情况如何处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为避免窒息死亡,医生需要立即施行救治: 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 常用方式:一般情况下,给予鼻导管吸氧,无创正压通气;病情危重时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肌萎缩侧索硬化有哪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11] 抗兴奋性氨基酸类药物 目的: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减缓病情进展。 常用药物:利鲁唑。 清除自由基类药物 目的: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延缓疾病的进程。 常用药物:依达拉奉。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呼吸支持治疗:目的是通过面罩或者呼吸机的机械通气,帮助呼吸肌无力的患者维持正常的血氧浓度。 营养支持治疗:目的是帮助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尽可能地保持体能。医生可能会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和饮食方案。对于吞咽困难明显、体重下降或存在较高误吸风险的患者,医生还可能会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经皮放射性胃造瘘(PRG)、鼻饲管等治疗方式。 理疗及康复训练:目的是帮助患者保持身体机能,并充分发挥患者的身体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出现呼吸肌无力症状的患者有效地咳嗽、吞咽和说话。 疾病发展的结果怎样?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病情进展会比较迅速,患者可能很快便出现全身无力、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本病虽然不能治愈,但是早期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各种并发症。
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和肌病学组委员。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长期致力于神经肌肉疾病及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工作。研究中得到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资助,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及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先后三次在美国及德国等世界知名大学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擅长诊治肌无力、肌萎缩及肢体麻木等神经肌肉肌病和神经免疫性肌病。在国际研究期刊上发表了有关“细胞周期异常与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论文5篇,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同。研究项目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据此设计的干预方案在动物研究中如能得到证实有效,则有可能进行临床试验。这一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有可能为广大神经元变性疾病患者造福。自1984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研究成果并获得包括“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内的多个科研奖项。有关“免疫治疗”经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建立世界最大的MG病例库,达3100多例,其中的40多个家系更是非常珍贵的遗传学资源,为下一步研究、鉴定疾病基因或相关基因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完成的研究项目“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致病性T细胞克隆型的鉴定”为下一步设计特异性方法清除致病性T细胞克隆而治疗MG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最终特异性治疗MG开辟了新的领域。自行研制的中药“扶正强筋片”经过前期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已显示出治疗本病良好的前景,准备更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及进行开放性RCT临床研究,力争将“扶正强筋片”申报为国家三类新药。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