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比较常见的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此外,言语不清、下肢无力等也可为疾病的最初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加重,可以出现舌肌萎缩、伸舌无力、饮水呛咳、抬头无力、呼吸困难等[2]。 常见症状有哪些? 肌无力、肌萎缩: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肌肉萎缩从手部小肌肉开始,双手可呈鹰爪形。随着病程延长,症状可逐步扩展至手臂、颈部和躯干,最后累及面肌和咽喉肌。 肌束颤动:肌肉有跳动感。 伸舌无力:由于舌肌萎缩,导致伸舌无力。 构音不清:说话说不清楚,但能听懂别人说话。 吞咽困难:吃东西时感觉吞咽困难,容易呛咳。 咀嚼无力:咀嚼食物没力气,或者咬不动食物,力不从心。 呼吸困难: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需要用力呼吸,或呼吸时可能需要张嘴抬肩,或者坐着呼吸,才能感觉稍微舒服一些。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呼吸肌麻痹 肺部感染 肺栓塞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抑郁、焦虑
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和肌病学组委员。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长期致力于神经肌肉疾病及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工作。研究中得到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资助,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及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先后三次在美国及德国等世界知名大学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擅长诊治肌无力、肌萎缩及肢体麻木等神经肌肉肌病和神经免疫性肌病。在国际研究期刊上发表了有关“细胞周期异常与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论文5篇,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同。研究项目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据此设计的干预方案在动物研究中如能得到证实有效,则有可能进行临床试验。这一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有可能为广大神经元变性疾病患者造福。自1984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研究成果并获得包括“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内的多个科研奖项。有关“免疫治疗”经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建立世界最大的MG病例库,达3100多例,其中的40多个家系更是非常珍贵的遗传学资源,为下一步研究、鉴定疾病基因或相关基因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完成的研究项目“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致病性T细胞克隆型的鉴定”为下一步设计特异性方法清除致病性T细胞克隆而治疗MG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最终特异性治疗MG开辟了新的领域。自行研制的中药“扶正强筋片”经过前期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已显示出治疗本病良好的前景,准备更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及进行开放性RCT临床研究,力争将“扶正强筋片”申报为国家三类新药。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