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特征是波动性的出现骨骼肌无力,可累及眼肌、延髓肌、四肢肌和呼吸肌,但哪些肌肉会共同累及并不固定。 常见症状有哪些? 骨骼肌无力:眼肌、呼吸肌、四肢肌、延髓肌会波动性地出现无力。通常在一日稍晚后傍晚及运动后加重,休息或晨起后减轻,称之为“晨轻暮重”。 眼肌无力:特征性表现为单眼或双眼上睑下垂(表现为眼皮耷拉)和眼球运动麻痹(表现为斜视、复视)。 呼吸肌无力: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称为“肌无力危象”。患者感到呼吸急促、感觉呼吸非常费力。 颈部和肢体肌肉:累及肢体时会引起近端为主的肌无力,表现为肩不能抬、手不能提,握拳、站起来或上楼梯时十分困难。累及颈部时,可导致仰头困难,引起“头颅下垂综合征”。 延髓肌无力:表现为咀嚼易疲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咀嚼易疲劳主要是在进餐中途容易咬不动东西;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无法吞咽药物或摄入足量食物或液体;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时带有鼻音,或者声音强度较小(发音过弱)。 面肌:经常受累,患者显得面无表情,当试图微笑时,可能出现“肌无力冷笑”,表现为唇中间部分上翘,但嘴外角不能动。 新生儿重症肌无力: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出生后第 3 日变得明显。主要是全身性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患儿常会发生双侧面瘫,延髓无力常见,可导致患儿吮吸无力、吞咽困难和哭声微弱。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部感染 泌尿道感染 艰难梭菌结肠炎、菌血症和脓毒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衰竭
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讲师,201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取得医学硕士学位,进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卒中学会会员,河南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篇。内科、神经科基础扎实,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对神经系统免疫疾病和脑血管病有较深入研究。平时参与研究生、实习生、留学生、进修生的临床带教。
主任医师,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内科主任、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预防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委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常年工作在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与教学一线。先后到北京协和医院及德国、美国、台湾进修学习。对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成功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脑炎、癫痫持续状态、静脉窦血栓形成及重症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等危重症病人;擅长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如面肌痉挛、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及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等疾病,致力于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包括卒中的预防、超急性期的溶栓治疗与管理、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检查及治疗等,带领科室为近百例超急性期脑梗塞病人成功进行了静脉溶栓。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著书6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担任2项市级科研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