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正确刷牙,营养均衡,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尽量不喝碳酸饮料,定期口腔检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 龋病如何预防?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 口腔卫生不良的人:每 6 个月~1 年进行 1 次洁牙,每次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正确刷牙(水平颤动法)。 长期喜食高糖食物者:控制摄入糖的量和频率,少吃粘性较大的食物,进食后一定要保证口腔清洁。 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口腔卫生难以保持,容易发生食物嵌塞,一定要常规使用牙线,正确刷牙,另外要及早去医院就诊,排齐牙齿。 摄入氟不足:饮用含氟水、儿童局部涂氟、6 岁以上人群使用含氟牙膏。 唾液分泌减少:干燥综合征患者、颌面部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在保证口腔卫生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人工唾液保持口腔的湿润度。 定期到口腔医院就诊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牙齿发育期间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牙齿发育异常:及时到口腔医院就诊,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护牙齿。 女性、老年人、种族因素、家族与遗传:建议每 3~6 个月进行 1 次口腔检查。 地理因素:通过饮水加氟等措施预防龋病。 儿童:萌出第 1 颗牙后的 6 个月内应当到口腔医院就诊,最迟不要超过 1 岁,此后每 3~6 个月进行 1 次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龋病。不能含着装有奶、果汁的奶瓶入睡,家长辅助或者监督儿童,保证口腔卫生,每次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正确刷牙,营养均衡,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尽量不喝碳酸饮料,局部用氟、窝沟封闭。 更新信息: 更新时间:2021 年 4 月 30 日 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医学 仇学梅 住院医师,参与本文内容更新撰写 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 魏娜 副主任医师,参与本文内容更新审阅
口腔医学博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及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委、审稿人,《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青年编委、审稿人,《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审稿人,AOB、Bone等多本SCI期刊审稿人。曾留学日本明海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第一完成人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发攻关研究计划等。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篇,参编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批专利3项,获得第四军医大学精湛医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常委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委会副主委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南京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主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江苏特聘医学专家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客座教授《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委、审稿专家《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青年编委、审稿专家获奖荣誉省级优生优育协会先进个人南京市卫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科研成果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军医大学精湛医术奖三等奖进修经历2015年8月-2016年8月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IUPUI)牙科学院附属Riley儿童医院儿童牙科2007年3月-2007年9月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小儿齿科工作经历2019年4月-至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6月-2019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医师、主治医师、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牙体牙髓病科副主任、口腔结构及机能学教研室主任,博士,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口腔硬组织非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牙体缺损的美容修复及牙齿冷光和美白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