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消毒,不要沾水,洗脸时可用湿毛巾擦拭,但应避开手术部位。术后不要揉眼睛,减少眼球转动。光学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对于伴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或弱视的患儿,配镜以后应坚持戴眼镜,否则可能影响患儿视功能。用药注意事项:按医嘱服药,不可多服、漏服,不可听信“偏方”、“神药”,若出现头晕、头痛、共济失调(患者感觉站立不稳,晃晃悠悠)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一般患者复查时间为 3 个月或半年,对于手术患者,术后 1 天、术后 1 周、术后 1 个月,都应按时复查。复查项目应包括视力、眼球运动以及立体视相关检查,伴有斜视的患者还应复查三棱镜斜视度测定。饮食:术后饮食:此病对饮食无特别要求,注意膳食均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例如芥末、洋葱,可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例如青菜、胡萝卜、玉米。在一般情况下:针对这个疾病而言,日常饮食无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可多注意保证膳食均衡,摄入足量的维生素 A,维生素 A 常见来源有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植物性食物,例如胡萝卜、苋菜、菠菜、青椒等。运动:手术后运动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可正常走动,为了避免运动出汗造成伤口感染,建议术后一个月以后再进行跑步、健走等运动,避免篮球、足球等撞击类运动。在一般情况下:针对这个疾病而言,患者在运动方面要特别注意:运动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眼睛外伤,劲量避免篮球、足球、拳击等撞击类运动。生活中的护理或其他事项:增加情感支持:在家庭成员相处的日子里,家长可以增加对患儿的情感支持,眼球震颤不会阻止他们成为正常的孩子和正常的成年人,避免患儿出现自卑的情绪。
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眼科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1985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同年进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工作,一直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1年-1993年昆明医学院研究生业余进修班学习结业。1998年、2004年分别在天津、北京进修学习眼眶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经验。每年参加昆明医学院眼科学大课讲授。多次参加省内、国内眼科新技术学习班及学术研讨会。2000年-2014年担任眼科副主任,工作严谨、责任心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教学论文4篇。参与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完成教学教研课题1项。 获得荣誉:荣获2003、2006年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2002、2011年度职业道德先进个人、 2012年度工作先进个人等奖荣誉称号。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赵堪兴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生理学组组长、天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2014-2017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年(至2021年),对待病人耐心细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斜视、弱视、眼球震颤及小儿眼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对各种复杂性斜视的手术设计具有独特见解,并采用显微手术技巧,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和家长的信赖。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其中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主持2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2013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017年入选天津市首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8年入选天津市首批卫生计生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津门医学英才”。(2021.04)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生理学组组长天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天津市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专家暨中国医学临床百家眼科学学术专家国际眼科纵览编委中华实验眼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眼科杂志审稿专家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国际编委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审稿专家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审稿专家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委员获奖荣誉天津市首批“津门医学英才”天津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其中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主持2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眼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专科会员。1983年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之后分别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的眼科临床硕士和眼科临床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郭静秋教授和赵堪兴教授,获眼科临床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赴美国西南儿童医学中心眼科、Wills眼科医院、Johns Hopkins医院Wilmer眼科研究所斜视与小儿眼科访问学习。现已从事眼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三十年,主要从事斜视与弱视的临床诊疗与教学以及临床基础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对患者的责任心,以及优良的职业素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很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对斜视、弱视及眼球震颤的临床与基础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斜视、弱视、眼球震颤以及屈光不正等病症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处理斜弱视中的常见病和复杂疑难病症,熟练掌握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的手术操作,已门诊诊疗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球震颤及其他小儿眼科疾病数万人次,完成各类斜视(包括眼球震颤)手术数千例,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多次受邀担任全国眼科年会和斜视与小儿眼科年会的会议主持并作专题讲座。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2001年至2013年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眼科杂志特约审稿人获奖荣誉曾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曾获中华眼科学会奖。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和眼科专著及译著四部。主持卫生局科研课题两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