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分为家庭护理和专业干预。家庭护理主要是使用抗敏感牙膏和漱口水。专业干预主要有局部脱敏治疗、激光治疗、复合树脂充填法、牙髓摘除术等,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还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含氟药物:牙科门诊中使用的氟化物药物包括氟化钠、氟化亚锡、氟化硅和氟化氨银等。氟化物在牙本质小管中,可形成氟化钙晶体,可以降低牙本质的通透性。氟化物涂抹在牙齿上,可与牙釉质作用,在表面形成氟磷灰石,提高牙釉质的硬度和抗酸能力,同时可以减少菌斑的形成,减少龋齿(俗称 “蛀牙”)的发病率。 手术治疗 局部脱敏治疗:使用与牙膏活性成分相近的脱敏剂、树脂及粘接剂、生物玻璃和硅酸盐水门汀等材料阻塞牙本质小管,阻止牙本质小管内液体的流动,从而起到缓解牙本质敏感症的作用。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牙本质表面熔融再凝固,从而阻塞牙本质小管,缓解过敏症状。激光治疗具有操作安全、快速有效等优势,与氟化钠或粘接剂等其他脱敏剂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脱敏效果。 复合树脂充填法:利用充填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形成化学性粘结阻断外界对牙齿的刺激,避免引发牙本质敏感症。适用于涂药无效,过敏区局限的患者,如牙齿楔状缺损、后牙咬合面重度磨耗。 牙髓摘除术:牙髓摘除术是将全部牙髓摘除,再将髓腔用根管充填材料严密充填,保留患牙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牙疼痛的问题。只适用于严重龃齿、牙髓已经暴露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抗敏感牙膏:抗敏感牙膏常采用含钾化合物,如硝酸钾、氯化钾、柠檬酸钾等为主要有效成分。这些钾盐可以降低神经敏感性。抗敏感牙膏需要长期使用。一般建议患者每天使用 2 次,使用时间持续 4~8 周。用手指将抗敏感牙膏涂在患牙处也有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牙本质敏感症常是牙体组织缺损、牙本质暴露的先期表现,不予关注和干预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如牙酸蚀症、楔状缺损,两者还可引发微生物感染导致牙髓的病变。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会消失。但仍需注意口腔卫生和日常牙齿护理,一旦牙本质暴露仍会导致牙本质敏感症症复发。患者的疼痛症状消除后,一般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主任医师,教授,口腔预防科主任,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十余年。在丹麦和英国进修学习两年。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与撰写卫生部规划的全国统编教材《口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现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大学生口腔社区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和中草药牙膏抗牙齿过敏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领域有龋病的病因及预防以及口腔保健用品的临床试验等。擅长龋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氟防龋治疗;牙本质敏感的诊治等。社会任职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氟防龋专业委员会成员湖北省牙病防治指导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获奖荣誉参与的课题“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高表达株被动免疫防龋疫苗的研制”获2000年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的课题“免疫防龋的系列研究”获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20多篇,其中SCIE论文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科技厅等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