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牙齿受寒冷、酸甜、硬物摩擦刺激后,频繁的有疼痛感产生。 发现牙齿缺损。 持续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疼痛等牙周炎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牙本质敏感症? 当医生怀疑是牙本质敏感症时,通常进行详细的问诊,进一步通过冷水刺激检测,结合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牙周探诊等检查予以确诊。 问诊:医生会收集病史,获得患者的敏感史及症状的精确描述,包括疼痛部位、特点、严重程度、时间及疼痛的诱发因素、个人生活习惯、刷牙方法、牙病治疗史等。详细的问诊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找到患病原因。 冷水刺激检测:医生会通过棉卷擦干、隔离患牙,向患牙滴注冷水来刺激其敏感区,并持续 5 秒,然后用牙科探针探划患牙面敏感点,并进行敏感度分级。冷水刺激检测可以明确患牙位置和严重程度。 牙周探诊:医生手持牙周探针,用探针尖端沿着牙龈沟或牙周袋底,进行走步式运动探查。牙周探诊检查可以探测患牙的部位,疼痛的严重程度,牙龈出血等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以及患者可以提前准备哪些信息? 喝冷饮、吃雪糕、糖果、蛋糕、柠檬、山楂等食物时是否有牙痛、牙酸软的感觉? 每次牙痛一般持续多长时间,几分钟还是几小时?是刺痛还是钝痛? 平常喜欢喝碳酸饮料、吃甜食吗? 有没有长期服用维生素 C、阿司匹林? 是否有反酸、呕吐症状? 日常刷牙是不是拉大锯式的横向刷?牙刷喜欢用硬毛还是软毛? 是否有牙周病等疾病史,或做过牙根刮治、牙齿漂白等治疗?
主任医师,教授,口腔预防科主任,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十余年。在丹麦和英国进修学习两年。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与撰写卫生部规划的全国统编教材《口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现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大学生口腔社区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和中草药牙膏抗牙齿过敏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领域有龋病的病因及预防以及口腔保健用品的临床试验等。擅长龋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氟防龋治疗;牙本质敏感的诊治等。社会任职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氟防龋专业委员会成员湖北省牙病防治指导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获奖荣誉参与的课题“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高表达株被动免疫防龋疫苗的研制”获2000年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的课题“免疫防龋的系列研究”获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20多篇,其中SCIE论文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科技厅等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