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刷毛圆钝的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及时诊治夜磨牙症。 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如碳酸饮料、柠檬、苹果等。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后及时漱口,至少 1 小时后再刷牙。 做好日常保健,一般 6~12 个月洗牙 1 次,可以很好预防牙周疾病。 及时诊治胃食管反流疾病,如果有呕吐症状要及时漱口。 避免频繁使用牙齿美白产品。 发现牙齿缺损一定要及时就诊,修补缺损的牙体。 因职业原因牙齿暴露在酸性环境中的人群,在工作环境中尽量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或面罩。接触酸性液体后及时漱口,1 小时后再刷牙。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牙齿。 老年人可以通过日常口腔保健,延缓生理性牙龈萎缩,同时建议每年参加口腔科检查。
主任医师,教授,口腔预防科主任,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十余年。在丹麦和英国进修学习两年。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与撰写卫生部规划的全国统编教材《口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现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大学生口腔社区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和中草药牙膏抗牙齿过敏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领域有龋病的病因及预防以及口腔保健用品的临床试验等。擅长龋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氟防龋治疗;牙本质敏感的诊治等。社会任职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氟防龋专业委员会成员湖北省牙病防治指导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获奖荣誉参与的课题“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高表达株被动免疫防龋疫苗的研制”获2000年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的课题“免疫防龋的系列研究”获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20多篇,其中SCIE论文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科技厅等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