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尚无足够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对高危家系的成员做好定期随访检查意义重大。 视网膜母细胞瘤如何预防?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 优生优育、遗传咨询,怀孕期间注意保持健康,避免使用有毒性的药物,避免接触放射线等。 防止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戒烟。 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对于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史的患儿必须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产前预防性检测以及出生后的定期筛查。若发现眼部异常,立即转诊至眼科医师进一步检查。 试管婴儿应注意定期检查。 高危新生儿应实行定期眼底筛查直至 3 周岁。 更新信息: 更新时间:2021 年 4 月 30 日 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方向 朱月婷 医学博士,参与本文内容更新撰写 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曾昌洪 副主任医师,参与本文内容更新审阅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眼科学会秘书,广州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网络筛查核心成员。参与多项省市级重大临床及科研课题项目,参与广东省及广州市援疆项目。参与广州市临床特色项目《超声红外影像引导先天性白内障个性化手术与术后评估技术》推广。参与《Elsevier-Taylor and Hoyts Pediatric Ophthalmology》翻译及校对。曾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发言交流。专业擅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及手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儿童常见眼底疾病的检查、手术治疗和视觉康复训练;儿童屈光不正的光学矫正,儿童斜视、弱视、婴幼儿白内障的综合治疗及视功能康复治疗。科研成果发表多篇SCI论文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参与《儿童斜视诊疗常规》、《儿童眼保健学》编写。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学历,博士研究生导师,八年制长学制博士生全程导师。美国Texas州眼整形眼眶病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美国Baylor医学院Cullen眼科研究所眼表中心博士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亚太地区眼整形眼眶病学会会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熟悉各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种内窥镜微创眼鼻相关手术,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内窥镜下眼眶减压术、视神经挫伤的内窥镜视神经减压术、眼眶肿瘤内窥镜摘除术以及慢性泪囊炎的内窥镜再通等手术。对各种眼部整形手术包括上睑下垂矫正术、活动性义眼座植入术等有较深造诣,并对眼睑和眼表肿瘤切除术后的修复重建具有独特见解。学术成就:主要着重于干细胞与眼肿瘤以及眼表疾病的相关研究。在该领域已经进行相关研究十余年,熟悉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力求以研究推动临床治疗。多年来,在上述方向进行了稳定、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学术成果。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并指导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已毕业4人,在读4人。并指导3名在读八年制长学制博士生。社会任职《J TISSUE ENG REGEN M》杂志审稿人《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杂志审稿人《MOLICULER VISION》杂志审稿人《APJO》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获奖荣誉荣获2017年度第三届“羊城好医生”称号荣获首届“南粤好医生”称号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的项目《干细胞与眼表疾病的相关研究》获得201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获2011年度中山大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荣誉称号科研成果主持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共10余项课题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10余篇,文章发表于包括眼科与整形临床权威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干细胞研究的文章发表于干细胞研究领域国际权威杂志《Stem Cell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Cell B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Cell Physiolog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