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患者会因为瘙痒难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因此,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用药等注意事项,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何观察病情与复查? 观察病情: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记录生活日记,制定一个表格,每天记录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东西,吃过的食物,用“+”或“-”来反映今天症状的严重程度,一段时间以后回顾自己的经历,看哪些原因会导致症状加重,避免接触可有效缓解病情。 复查:在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定期到门诊就诊,每 2 周 1 次,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种类,复查生化、血常规,1 个月 1 次,切忌不能自行减量和停药。 如何安排饮食? 并不是所有荨麻疹患者都不能吃鱼、虾、蟹、香菜等食物。 从生活日记中去发现自己可能对哪些食物过敏,如果吃了以后没有加重,这个食物就可以吃,如果有明显的加重,如大面积的水肿性红斑和风团,则表明对这个食物过敏。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饮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疾病。 需要做心理疏导吗?需要。慢性荨麻疹患者很容易由于强烈的瘙痒感,引起情绪波动大。因此家人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是否影响性生活,是否影响生育? 性生活:不影响。 生育:不影响,但如果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需要避孕。 如何运动?一些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在运动后可能会导致荨麻疹加重,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如短跑、田径、打篮球等,可有效控制荨麻疹的发生。 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用药注意事项:为了改善症状,应该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服用,患者不能随意停药或者减少药物剂量。而且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药。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减量,否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反复,甚至加重。注意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可能出现紫纹,体重增加,多毛,低钾血症,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白细胞抑制等。若出现消化道溃疡、低钾血症、感染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远离烟酒,同时避免穿紧身衣服,防止因皮肤摩擦,导致荨麻疹的复发或症状恶化。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同年分配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皮肤性病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0年获皮肤性病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曾赴奥地利格拉兹医科大学皮肤科学习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病理及应用皮肤镜对恶性黑素瘤的早期诊断。擅长各类皮肤病及性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寻常痤疮、慢性荨麻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皮肌炎、红斑狼疮、银屑病、白癜风、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尖锐湿疣等。发表中华系列及国家级论文二十余篇,编写《皮肤性病学》及《实用性病学》专著两部,主持发明专利一项。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对象、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入选者。赴美国得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留学两年。主要从事红斑狼疮、荨麻疹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2项、省市级课题3项(含人才计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项目10项。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MA、J Autoimmu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4篇,获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5年度SCI论文一等奖。作为执笔者起草《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9)》,参编《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参编医学教材/专著7部。应邀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20余场次,获全国性青年医生授课比赛二等奖。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工作秘书、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学组委员、变态反应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性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以及四大权威医学期刊之一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IF:44.405)等多家SCI期刊学术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