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较小或与牙及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底距离较远的早期病灶,可暂不治疗,但需定期复诊,密切观察,拍摄口腔 CT 并记录瘤体大小、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以上参数发生变化,考虑进行治疗。需要治疗者,手术完整切除病变为首选方案。病变邻近牙是否保留,需根据病变与邻牙关系、邻牙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及患者年龄而定[4]。手术治疗乳牙牙列及替牙期患者:如病变尚未累及乳牙,且乳牙无明显临床症状,可直接行口内切口,去除病变表面骨质后,完整切除病变并修整骨质边缘,术后密切观察乳牙情况,如有临床症状,可行根管治疗;如病变已累及乳牙或乳牙已表现出明显症状,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拔除乳牙,并制作佩戴间隙保持器保证其下方恒牙具有充足的萌出空间。手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恒牙胚,以免影响恒牙萌出。术后密切观察,定期复诊,如恒牙萌出困难,可行正畸牵引导萌术,引导恒牙萌出至正常位置。恒牙牙列患者:如病变未波及恒牙,可直接手术切除。如已波及恒牙,牙根无明显吸收且无明显症状者,可去骨后直接完整切除病变,术后密切观察,如出现牙髓症状,需行根管治疗。如牙根无明显吸收但已有明显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症状,可于根管治疗后再行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如牙根已有明显吸收,患牙松动明显,可于切除病变的同时拔除患牙。如病变范围较大,手术切除会导致明显颌骨缺损,则可考虑同期行骨移植以修复骨质缺损。疾病发展和转归牙瘤为良性病变,生长较缓慢,但后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必须治疗。手术完整彻底切除后不易复发,但因病变散在而切除不完全,仍可出现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