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会诊中心、河南省远程医学会诊专家。河南省医学会激光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200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博士学位。曾留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从事博士后工作。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2年,擅长复杂眼底病的诊断治疗,同时对结膜炎、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视频终端综合征、屈光不正、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常见眼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参加国家及省级课题5项,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参编著作3部,目前共培养研究生13名。</p>
<p>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诊治眼底病、视网膜病、夜盲等。美国博士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基金共11项,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文章16篇,参编专著1部。获评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杰出青年、湖北省晨光计划学者、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武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医学突出贡献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点培养人才等。</p>
<p>主任医师,副教授,眼外伤科副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自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中山眼科中心从事临床工作,对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眼科急诊和各种眼外伤的诊治,尤其是复杂性眼外伤、眼化学伤、泪道损伤、眼内异物、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p><p>科研成果</p><p>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省级科研项目六项。</p><p>在眼科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p><p><br/></p>
<p>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党代表,主任医师,眼科学硕士,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5年。遵义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p><p>社会任职</p><p>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常委</p><p>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p><p>四川省康复医学会低视力专委会委员</p><p>遂宁市医学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p><p>遂宁市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p><p>四川省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p><p>获奖荣誉</p><p>2010~2016年连续4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管理干部,2012、2013年度获遂宁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获得遂宁市劳动竞赛“技术标兵”,2013年获得四川省劳动竞赛“技术标兵”,2014年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1月获得遂宁市首届“十佳好医生”称号,2017年2月获得首届“遂宁市创新创业奖”。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p><p>科研成果</p><p>先后主持市级科研项目6项。</p><p>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遂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4项,获得遂宁市劳动竞赛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p><p>自2007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先后发表SCI收录论著3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专利成果转化2项!</p><p>进修经历</p><p>2009年8月-2009年12月重庆西南医院辅导医生:刘勇教授</p><p>教育经历</p><p>硕士遵义医科大学眼科学</p><p>本科川北医学院眼耳鼻喉</p><p><br/></p>
<p>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进行葡萄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美国密苏里大学和Emory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期间致力于应用腺相关病毒进行疾病的基因治疗,有关研究结果已在Human Gene Therapy,Molecular Vision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临床经验丰富,玻璃体视网膜及复杂白内障手术技术精湛。</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副主任医师,美容主诊医师,讲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发表SCI、中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p><p>社会任职</p><p>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p><p>江苏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p><p>获奖荣誉</p><p>获得常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项</p><p>进修经历</p><p>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p><p><br/></p>
<p>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副院长、眼二科主任,眼科规培基地主任、眼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负责人。</p><p>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玻璃体视网膜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病防治分会常委。《国际眼科综览》、《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眼底病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委;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眼底病诊断治疗新进展”项目负责人。</p><p>从事眼科临床和研究工作30余年,在眼底病、疑难眼病、眼外伤的诊治和手术方面技术精湛,经验丰富,造诣很高。研究较多的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老年黄斑变性及其他病因的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各种眼底出血及炎症、复杂眼外伤、视神经疾病等及疑难眼病。已累计治愈各类眼底病、眼外伤和其它疑难眼病患者数万例。</p><p>目前承担全国多中心研究项目5项及省级课题4项。已发表论文183篇,其中SCI论文30篇。研究成果获国家卫健委及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眼科应用解剖学》、留学生英文版本科教材《眼科学》等专著、教材6部。获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p><p>主要的临床技术创新成果有:</p><p>1.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在国内较早将抗VEGF药作为糖网玻切术前用药并进行了大量手术病例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病变描述为五种病变:①新生血管,②视网膜水肿或/和黄斑水肿,③玻璃体积血,④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和视网膜脱离,⑤视网膜萎缩或/和视神经萎缩。其中玻璃体切割术在术中只能解决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和视网膜脱离,并不能使新生血管、视网膜水肿或/和黄斑水肿去除。这两种病变还易造成出血、视网膜撕裂等并发症使手术质量下降。术前注射抗VEGF药可使新生血管、视网膜水肿或/和黄斑水肿在玻切术前已达到治愈或明显减轻,使玻切手术质量明显提高。至于视网膜萎缩或/和视神经萎缩则只能通过药物延缓其进展了。这个理论使医生和患者很容易理解糖网玻切术前使用抗VEGF药的意义。已进行多次学术讲座推广并被眼科医师广泛接受和采用。</p><p>2.在术前注射抗VEGF药及23G微创玻切的前提下,提出在糖网玻切术中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代替全视网膜光凝,以减轻一次性大量光凝可能引起的视网膜水肿或/和黄斑水肿,达到早期效果好、长期效果好的目的,此方法经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已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论文已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p><p>3.在视网膜脱离的个性化治疗方面也有很多创新成果,通过对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特点进行大量观察,对玻切+硅油填充治疗网脱手术进行多项改进,使硅油并发症明显减少,硅油填充时间得到缩短。论文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p><p>4.对符合适应症的视网膜脱离通过玻切+巩膜外垫压术,免除了硅油填充,使患者少受痛苦、效果更好,患者感受和反应很好。目前在本组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0%以上已可通过此术式治疗而免除硅油填充的痛苦和并发症。本组已累计用此术式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200余例,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已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p><p>5.对黄斑前膜和内界膜剥除术进行改进优化,采用高渗葡萄糖使黄斑前膜和内界膜经短暂脱水-复水的物理过程,达到疏松、分离,易于剥除的效果,使这一种复杂手术简单化,便于医生学习掌握。论文已在全国眼科年会上进行专题发言。</p><p>6.在国内首次将“地塞米松缓释剂(傲迪适)用于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治疗该病的独特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已在全国眼科年会等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多次推广,受到广泛好评。</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p><p>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玻璃体视网膜学组委员。</p><p>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眼病防治分会常委。</p><p>《国际眼科综览》、《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p><p>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眼底病学组组长;</p><p>河南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p><p>获奖荣誉</p><p>2020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眼科医师”荣誉称号;</p><p>2019年获郑州大学一附院授予的“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奖”;</p><p>2022年获郑州大学一附院授予的“第一届百名优秀医师”荣誉称号。</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