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消除眼睛炎症,将对视力的损害降至最低,早期干预也能尽可能地恢复视力。如果葡萄膜炎是由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仅仅治疗眼部是不足够的,治疗时应针对在这些特定的疾病进行总体的治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大大降低葡萄膜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危急情况如何处理? 本病是主要发生在眼部,虽然不少类型合并有全身疾病,但无需紧急救治。 葡萄膜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葡萄膜炎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在治疗方面应根据病因、类型、炎症发生部位和性质以及患者自身等情况进行治疗。比如,感染引起的炎症应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非感染性炎症宜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再如,前葡萄膜炎宜局部治疗,包括散瞳及局部使用滴眼药;后、中间、全葡萄膜炎则需要全身治疗。 药物治疗 散瞳治疗 目的:将瞳孔散大。活动性散瞳治疗可解除痉挛疼痛,防止瞳孔粘连,是葡萄膜炎的重要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1%~2% 后马托品、1%~2% 阿托品、托品卡胺等[3]。 糖皮质类固醇药物 目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渗出,并可抑制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纤维变性和细胞间质增生。 常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等[3]。 非甾体类抗炎药 目的:可以抵抗导致葡萄膜炎相关的炎性物质。 常用药物:普拉洛芬滴眼液、吲哚美辛滴眼液、双氯芬酸钠等[3]。 抗菌或抗病毒药物 目的: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感染,起到杀伤细菌或病毒的作用,进而控制炎症。 常用药物: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等。 影响免疫系统或破坏细胞的药物: 目的:控制自身免疫反应。 常用药物: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等[3]。 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手术:目的是手术切除增殖的玻璃体,避免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另外此方法还用于治疗化脓性葡萄膜炎(眼球内发炎积脓),清除玻璃体内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以及毒物。 其他治疗 无 疾病发展的结果怎样?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患者视力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若早期诊断并接受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数难治性的患者或病情严重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容易复发,影响视力及生活质量。
眼科中心眼机能科主任,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医学院眼科博士。从医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黄斑变性、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疾病、视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精于眼底激光、光动力治疗、微脉冲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在血管性疾病及黄斑疾病诊治方面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遗传眼病专委会委员湖北省眼科学会激光分会影像学组副组长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6部主持及参与国家十五攻关、省部级攻关项目等8项
主任医师,教授,留法留美博士后,海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海南省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海南省医院支社副主委,中华康复医学会海南省眼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技术专家,全国医师定期考核海南编辑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学专家,海南省及海口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海南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海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专家,海南省欧美同学会理事会理事。1988年7月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角膜病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1995年10月国家公费赴法国巴黎国立Bichat大学医学中心眼科留学。1996年10月被录取为巴黎第七大学药理生物学系博士生。2000年3月应邀赴英国伦敦参观访问。2003年9月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W-Madison)眼科作博士后。在省内率先规范开展干眼症、葡萄膜炎、艾滋病等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开展羊膜移植术,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角膜移植术等,是海南省现仅有的三例角膜捐献的执行者,也是海南省内目前唯一进行角膜移植手术者。擅长角膜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及眼免疫性相关疾病等。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
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葡萄膜炎(一种重要致盲眼病)专家,党的十八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上4个葡萄膜炎相关组织(国际眼炎症学会、亚太眼内炎症学会、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国际Behcet病学会)的执行理事、理事或成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委、眼免疫(葡萄膜炎)学组组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重庆市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他将我国萄膜炎诊治研究推向了世界的最前沿,被业界誉为“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杨培增早年就读于河南医学院和河南医科大学,199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留校在中山眼科中心从事葡萄膜炎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2008年被引进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次受国家教委公费公派到荷兰国家眼科研究所、美国Casey眼科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及客座教授进行葡萄膜炎合作研究,以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6项、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等的6000余万元,,以第一完成人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0余篇,主编了卫生部五年制《眼科学》规划教材(第七、八、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独立完成三本中文葡萄膜炎专著460余万字,独自撰写葡萄膜炎英文专著800多页,已由德国Springer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出版,是两份SCI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由于他对世界葡萄膜炎研究所做出的贡献,被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授予“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奖”,由于他对我国眼科学和葡萄膜炎学科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及在葡萄膜炎研究和治疗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还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突出贡献奖(重庆市最高科技奖,每两年评一次,每次在自然科学领域评出两位,他系2009年度获奖)。杨培增教授10岁开始研习中医,又经过了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西医的教育和训练,故能将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行医四十余年中(上大学之前为赤脚医生)秉承悬壶济世、仁心仁术之古训,“潜心治学夙夜无间,长年累月徜徉学海书山,置身实验研究和医疗实践,廿年磨剑,铁杵成针,水滴石穿”(详见罗成仁教授为杨培增著《临床葡萄膜炎》的序文),创立了葡萄膜炎治疗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策略(详见杨培增著《葡萄膜炎诊断与治疗》一书),制定出系列、科学、简单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摒弃了传统使用抗生素和多种所谓辅助性药物,为患者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诊治患者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部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韩、土耳其、越南、以色列、新加坡等10个国家,为众多以往被认为无法医治或治愈的葡萄膜炎患者挽救了视力和/或治愈了疾病。“杨教授在长期日常诊疗当中素以医德为怀和赤子之心,于广大病员中深孚重望,又起患者眼病沉疴痼疾成效卓著,因此而知名遐迩,蜚声海内和享誉国际,在国内外独树一帜”(见罗成仁教授为杨培增著《葡萄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的序文),被誉为“国内治疗葡萄膜炎第一人”(健康报2009年2月20日的人物专刊“杨培增——此生只追一只羊”)。杨培增教授在临床科研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还大力推广葡萄膜炎新知识,致力于推动我国葡萄膜炎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他以大会主席身份主办了第一~六届国际葡萄膜炎,先后在国际葡萄膜炎大会、世界眼科大会等作特邀演讲、大会报告或会议主持人140余次,先后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名,由于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他培养的博士、硕士现已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苏州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已逐步成为我国葡萄膜炎诊断治疗及研究的中坚力量。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