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症的病因不明确。 为什么会得磨牙症? 虽然本病病因不明确,但医学界有研究认为,下述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相关。 哪些人容易得磨牙症?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可以预防的因素: 牙齿咬合不协调:咬合关系不协调被认为是磨牙症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牙齿错位、牙齿缺损或过长、长期单侧咀嚼等。在换牙期,大部分儿童由于咬合不协调,上下牙齿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患儿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想法,想使尽可能多的牙齿互相接触,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引发咀嚼肌痉挛和收缩,而导致夜间磨牙。可以早期对牙齿咬合进行正向的干预。 紧张焦虑:精神紧张是导致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思想有压力、过度紧张或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等往往会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 疾病刺激: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病、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尿酸增多症、甲亢、膀胱应激症等都有可能引起磨牙症。当儿童吃的过多、消化不良时胃肠道内的细菌所分泌的毒素被吸收后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过程失调,造成夜磨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可能防止磨牙症的发生。 局部刺激因素:牙周疾病与磨牙症关系也十分密切。可能是中枢神经与下颌骨本体感受器之间存在生物反馈,局部的刺激给中枢神经以错误的信息,造成非自主的肌紧张而导致磨牙症。研究表明,部分患者随着牙周炎的治愈,磨牙症状随之消失或改善。 很难预防的因素: 睡眠障碍:夜磨牙症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可能是由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磨牙症的出现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出现了问题。 遗传因素:磨牙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正畸教研室副主任,浙一医院口腔中心副主任。1990年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获本科学位,2007-2008年公派赴德国基尔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开展儿童乳牙期、替牙期预防性矫治;开展隐形矫治技术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开展疑难病例的正畸颌面外科手术联合矫治及各类错合畸形的快速高效矫治。职务中国医师协会浙江口腔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正畸杂志》编委,《口腔医学》审稿人。医疗成果近五年来,主持国家基金,省自然基金,钱江人才基金,近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