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中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肝性脑病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迄今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氨中毒可能是最重要的作用途径,其他多种感染和炎症因素相互作用,促使肝性脑病症状的不断进展。 为什么会得肝性脑病? 虽然本病病因不明确,但医学界有研究认为,下述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相关。 哪些人容易得肝性脑病?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感染:尤其是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例如大量放腹水、利尿、腹泻、低钾血症、低钠血症; 肾功能衰竭; 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 便秘; 消化道出血; 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可能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且风险随用药量和疗程增加而增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兼任肝病三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厦门市首批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2004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师从广州南方医院骆抗先教授,主要专业方向: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尤其擅长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主任医师,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帮带专家,河北医科大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双一流”学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室主任,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6人。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交流促进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胆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河北省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河北省女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河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师协会肝病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肝学组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第一届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行为医学会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J of Hepatol”编委“WJH”编委《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获奖荣誉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河北省卫生厅、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及优秀医学奖9项多次荣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先进个人”、“科研优秀团队带头人”等称号科研成果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发表SCI、中华系列杂志及核心期刊论文150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部,参编指南/共识16部。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卫生厅首批培养的学术带头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后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工作,2005年调入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工作。一直从事各种感染性疾病及肝脏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1997年获内科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消化内科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肝脏疾病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进展。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肝脏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急慢性肝衰竭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慢性乙、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癌的非手术治疗,肝硬化及并发症的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及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社会任职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石家庄市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分会委员。获奖荣誉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多次被评选为医院的科研先进个人多次被评选为医院的岗位标兵2006年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科研成果发表SCI及中华系列杂志等核心期刊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及ISIP论文3篇,在《Ce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篇,最高影响因子31.253。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