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常见于新生儿和 30~60 岁的成人。男性或油性皮肤者的患病比例较高,与皮肤过敏和银屑病也有一定关系。 脂溢性皮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溢性皮炎的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多数认为遗传和真菌的影响。新生儿和成人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 遗传因素:脂溢性皮炎可能具有家族倾向性。 真菌作用:一种名为马拉色菌的真菌可能与发病有关。马拉色菌定植在皮脂溢出的部位上,与皮脂中的化学成分发生作用,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 根据成人脂溢性皮炎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精神压力。 神经。 免疫系统功能失调。 日常饮食。 营养素缺乏(B族维生素)。 患有某些疾病或服用某种药物。 干燥寒冷的天气。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可能的原因: 激素转移:母体雄激素经过胎盘转移,刺激新生儿皮脂腺生长。 真菌作用:马拉色菌在皮肤上定植,也可能与新生儿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有关。因此,新生儿头上出现这些油腻的鳞屑,并不能说明家长没有护理好。 哪些人容易患脂溢性皮炎? 2周~1岁的新生儿。 30~60 岁的成人。 男性。 油性皮肤的人群。 酗酒人群。 精神抑郁患者。 心脏病发作或卒中恢复期患者。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癫痫等。 患有其他皮肤疾病,如痤疮、酒渣鼻、银屑病等。 HIV 感染者或患艾滋病患者。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主攻重症斑秃、中重度女性型脱发、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痤疮、肿瘤治疗皮肤反应等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参编《现代皮肤病学》、《脱发》,主译《斑秃-临床医师手册》、《毛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肿瘤治疗的皮肤反应》。社会任职上海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毛发学组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毛发学组中国抗衰老医学美容协会头皮与毛发学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毛发医学与头皮健康管理学组科研成果发表SCI论著20余篇
主任医师,副教授,理论基础扎实,能独当一面,正确诊治和及时抢救重症药疹、红斑狼疮脑病、大疱类皮肤病等危重病人。熟练开展本专业各类检查和治疗技术。对白癜风、糠粃马拉色菌毛囊炎、痤疮、小腿溃疡等皮肤病和性病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多方法综合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善于临床与病理相结合诊断疑难性皮肤病和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皮肤美容、性传播疾病等形成特色。从医历程:从事皮肤性病科28年。1984年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南方医院皮肤性病科工作,历任南方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师、助教、主治医生、讲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0-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病理科进修1年。2003-2005年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副组长曾任中华肿瘤医学会广州皮肤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科研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2007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JLQT防治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的机理研究,还参加了刺蒺藜配伍双向调节黑素细胞信号蛋白与MC-1R表达研究(2005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项目中的痤疮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与规范化研究(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刺蒺藜配伍双向调节色素代谢的机制的研究(2007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苦地湿敷剂治疗“湿热性皮损”的疗效观察与机制研究(2008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参与编写了《性病防治图解手册》及《图解性病诊治学》两本书。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硕士毕业,1990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性病专业博士学位。一直从事皮肤病临床和研究工作,临床进验丰富,能诊治各种少见和疑难性皮肤病,尤其是感染性皮肤病。曾多次做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千叶大学真菌医学研究中心、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病理学部临床微生物研究室、荷兰乌得勒兹大学皇家科学院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心及美国哈佛医学院麻州总医院Wellman光医学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双相真菌致病性研究曾任日本千叶大学真菌医学研究中心、美国Virginia大学临床病理学部和微生物学部,荷兰皇家科学院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及美国哈佛医学院麻州总院Wellman光电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社会任职中国菌物学会理事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真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病学分会常委国家继续教育委员会专家组委员兼任《中国真菌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皮肤性病诊疗杂志》《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Mycopathologia》编委科研成果主持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包括一项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分项目1项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余篇,SCI文章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