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又称牙龈退缩、牙周萎缩,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据报道 50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00%。过去认为该症状的出现与年龄相关,目前一些证据表明,牙龈萎缩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性变化,也不是必然发生的,可能与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状态和受到损伤相关。 健康的牙龈边缘位于牙颈部。当牙周组织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或受到持续的机械性刺激,会导致牙龈边缘退缩,结合上皮的附着位置下移,牙根暴露;牙龈乳头退缩,牙齿间出现间隙,牙缝变大。 主要特征为牙龈边缘位于釉牙骨质界下方,可能伴发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牙根龋坏等问题。 如果出现牙龈萎缩,尤其是伴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牙龈萎缩的治疗原则为:少量、均匀的牙龈萎缩如果无症状,可暂不处理;持续进展的牙龈萎缩,需要首先明确病因,如刷牙习惯不当、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等,去除病因,避免进一步退缩。应当明确,牙龈萎缩一旦发生,就很难再生,治疗的目的为阻止进一步加重。在去除病因、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牙周手术。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当发生牙龈萎缩后,应及时就诊,避免进一步加重。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种植科主任。并在2019年,赖红昌主任受聘世界一流的香港大学牙学院名誉教授。赖红昌教授长期从事口腔医学及口腔种植学专业,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知名度,已经培养四十多名种植研究生,曾赴法国Louis PASTEUR大学牙学院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种植中心访问学习。临床经验丰富,除了对常规的种植支持固定修复、种植支持活动修复等有极高的诊治技术外,对种植辅助骨增量术、种植美学修复、种植全口义齿修复、种植-牙周维护治疗、种植-正畸联合治疗等疑难病例也具有较高的诊治能力,并长期致力于口腔种植新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在口腔种植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对种植区软组织美学、种植修复后并发症、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技术、种植体新型材料及表面处理等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发言,发表重要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口腔医师协会种植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口腔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核心成员国际种植领域顶尖杂志《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编委美国口腔修复学会杂志《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编委《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中文版主编《Clinical Implant Dentistry and Related Research》客座主编获奖荣誉2014-2019年连续6年入选Elsevier牙科学“中国十大高被引用学者”榜单,是中国口腔种植专业唯一入选学者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临床型SCI论文发表量和被引次数居全国首位。近五年立项课题8项,其中国际课题3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合作开发种植体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