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治医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修复学硕士,临床种植学硕士,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学习工作12年余,目前为中华口腔医学会认证全科口腔医师,陕西省口腔全科委员会会员。</p>
<p>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日本九州大学进修。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口腔粘膜病委员会委员,广西口腔医学会理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副主任。主要从事牙周病临床教学工作,《牙周病学》课程负责人,擅长牙周疾病黏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
<p>口腔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种植研究中心主任,原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铁道部特殊津贴享受者。兼任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市口腔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br/>2003年成为国际口腔种植协会(ITI)会员;2005年成为国际牙科研究协会(IADR)会员。2003年4月至10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牙学院牙周与种植中心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医学工程学院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br/>1993年开始从事口腔种植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是福建省最早开展口腔种植工作的专科医师之一,1998年开始使用国际著名的Straumann种植系统,2001年后开始使用法国Anthogy种植系统、德国BEGO、瑞典Noble Biocare等种植系统。除常规种植手术外,还能够开展包括上颌窦提升后同期、延期种植术,骨移植后同期、延期种植术,即刻种植、即刻负载种植术,全颌种植术等各种复杂口腔种植手术。<br/>近五年来,每年数十次被省内外各大中型医院邀请进行复杂口腔种植会诊手术。2000年以来,先后在奥地利(2012年)、瑞士(2000年、2010年)、澳大利亚(2003年、2006年)、美国(2007年)、法国(2007年)、意大利(2007年)、德国(2009年)、泰国(2009年)等地参加有关口腔种植的国际学术交流和访问活动。2000年以来主持承担与口腔种植医学和口腔材料学有关的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五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2006年作为中方主要研究人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医学工程学院合作项目一项,该项目获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基金(NHMRC)及昆士兰州查尔斯王子医学研究基金资助,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研究。<br/>2010年获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资助,主持《骨修复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2013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微创上颌窦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中。十几年来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源杂志论文4篇。<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p>
<p>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博士生导师,1953年5月出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4年获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1990年赴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牙学院、200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牙学院研修。1997~2013年任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现任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br/>从事牙体牙髓病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多次获得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所负责的牙体牙髓病学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牙体牙髓病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与防治、牙体牙髓病的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研究生49名和硕士研究生69名。<br/>社会任职<br/>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br/>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ICD)<br/>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br/>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r/>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会长<br/>中国医师协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br/>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医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br/>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会长<br/>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r/>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br/>获奖荣誉<br/>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10余项,包括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br/>科研成果<br/>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厅级科研项目20项。<br/>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br/>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分册》、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口腔内科学高级教程》、以及《显微牙髓治疗学》、《牙髓病学》及《根尖周病治疗学》等著作,参编专著及卫生部规划教材20余部。</p>
<p>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2005年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至海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工作至今,主要负责口腔内科学临床及教学工作。</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口腔系,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河南省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牙病防治专家指导组组长。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多项,主编专业书籍一部,参编专业著作两部,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专业特长: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周疾病等的修复治疗。</p>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1989年毕业;1989年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至今;2005年晋升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外科;种植牙外科、涎腺病等。</p><p>至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有:1、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分析;2、23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3、全电脑电子口腔镜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4、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新生血管的影响;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移植体新生血管的影响;6、减少自体游离脂肪移植吸收的实验研究;7、97颗复合树脂修复活髓牙失败原因分析;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自体脂肪游离移植中血管生成的早期作用;9、面部大面积基底细胞癌三角胸皮瓣修复1例</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牙周病学专家。研究方向名称:牙周病病因与防治。浙江医科大学学士(1978-1983),华西医科大学硕士(1983—1986)、博士(1986-1989),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1989-1992)。现任广东省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主要从事牙周病病因与防治的研究。<br/>社会任职<br/>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br/>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br/>《广东牙病防治杂志》主编<br/>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br/>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br/>口腔医院管理专委会常委<br/>亚太牙周病学学会主席(2005-2007)<br/>国际牙科医师学院院士(FIDC)</p>
<p>主任医师,口腔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0年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从事口腔修复学博士后研究,2002年出站后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从事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与口腔种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自2009年起在海外多所著名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临床研修,包括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牙学院。 现学术任职为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口腔美学、材料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国际口腔修复医师学院(ICP)会员,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会员。 临床工作擅长牙美学与微创修复,种植义齿,复杂牙列缺损修复等。 致力于全瓷材料及修复体疲劳与失效行为,以及多孔金属材料的生物学行为等的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厅级科研与教学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现指导在站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6名,毕业硕士41名。指导研究生多次在全国临床病例比赛中获奖,包括:“第三届3M Lava全瓷美学修复大赛”第二名、三等奖各一人次,“Vita美学修复大赛”优胜奖,在第18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口腔修复专题讲座”汇报病例,2013年“口腔医学益达奖学金”研究奖硕士组二等奖,201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接修复学术研讨会”临床研究比赛三等奖,2013年“第二届BITC口腔种植病例大赛”三等奖等。 自2007年始,受邀在国内外进行临床学术讲座70余次,其中包括:德国弗莱堡大学(Albert-Ludwigs University Freiburg)牙学院、2011 Asia Pacific Dental Symposium (Seefeld, Germany)、香港大学牙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4项次)、第12-17届华南国际口腔展技术研讨会(广州)、第16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北京)、第15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上海)等。</p>
<p>主任医师,教授,口腔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华口腔医学会黏膜病专业组委员。在复杂牙体疾病及牙体牙列缺损的修复方面(包括各种冠及固定桥,全瓷、粘结修复、美容修复)、铸造式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包括覆盖义齿、附着体义齿等)拥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擅长口腔黏膜病的诊治。</p>
<p>主任医师,兼职教授,科主任,</p><p>1983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p><p>1983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任住院医师</p><p>1991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任主治医师</p><p>1997年1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任副主任医师_</p><p>2002年1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任主任医师_</p><p>1998年4月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p><p>2006年1月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p><p>2020年7月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顾问</p><p>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对齿槽修整、颌骨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治疗,擅长缺失牙的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对各类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黏膜病及各类病牙、阻生牙治疗和拔除有独特的经验,对口腔颌面及颈部手术有良好的治疗。擅长口腔牙缺失种植修复治疗;对齿槽修整、颌骨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治疗;对阻生牙和困难牙拔除有独特的经验;对牙体牙髓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口腔颌面及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完成市级课题2项(第二参与者)、参加省部共建课题一项(第三参与人)、参与市级课题一项(第二参与者)。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理事、浙江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医学会口腔科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口腔保健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杭州市口腔质控中心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兼职教授。</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口腔医院院长,牙体牙髓病科主任,硕士导师,博士研究生。社会主要兼职: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特约编委《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曾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会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奖多项。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了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对疑难牙病(如根管内异物的取出、闭锁根管等)的治疗具有较深造诣。对常见牙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具有较高水平。在牙体病治疗方法及修复材料的研究、口腔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具有较深的研究诊治水平。</p>
<p>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在读博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及陕西省口腔医学会会员,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会员。发表SCI文章数篇,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项目多项。</p>
<p>特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p><p>教育经历</p><p>1987.9-1992.6武汉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p><p>1999.9-2002.6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p><p>2002.9-2005.6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p><p>社会任职</p><p>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p><p>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p>湖北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口腔生物医学》、《口腔医学研究》编委,《Oral Disease》、《PLoS One》审稿专家</p><p><br/></p>
<p>口腔医学双博士(瑞士苏黎世大学,武汉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科研科副科长。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FICD),兼任日本长崎大学客座副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科研管理分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理事,福建省医师协会理事,福建省口腔修复和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口腔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第十二届青年联合会委员,福建省优秀青年人才促进会理事,欧洲龋病研究学会(European Organisation of Caries Research,ORCA)资深会员;中文期刊《口腔疾病防治》编委,英文SCI期刊《Journal of Spectroscopy》客座编辑,英文期刊《Dental, Oral and Craniofacial Research》主编。为福建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第十三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福建医科大学“十佳教师”获得者。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二等奖、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奖励。</p>
<p>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擅长口腔修复。1970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1983年7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福建省医学会口腔科学分会常务委员。</p>
<p>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口腔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担任福建省口腔修复、材料和工艺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口腔材料学教研室学科负责人。2009年评为福建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现主持1项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完成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1项福建省卫生厅课题。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共发表10篇学术论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