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病因不完全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解剖因素、屈光调节因素、神经因素和遗传因素与斜视的发病相关[2]。 为什么会得斜视? 虽然本病病因不明确,但医学界有研究认为,下述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相关。 哪些人容易得斜视? 解剖因素:眼外肌、节制韧带、肌鞘、肌间膜以及肌肉附着点异常,导致肌肉在放松集合时不能松弛,持续紧张。 屈光调节因素: 未矫正远视眼可因过度使用调节(看近处物体需要调节功能)诱发过度集合(双眼内聚),表现为内斜视。 未经矫正近视眼由于近距离不使用调节功能常引起外隐斜(能被融合控制,遮盖一只眼打破融合功能可以发现)。 屈光参差由于常使用度数低的眼影响双眼融合功能也易导致外隐斜。 高度近视尽力使用调节仍视物不清,可能放弃调节致外隐斜。高调节性集合比时,调节正常,但调节时过度集合引起内斜视。 神经因素:大脑存在集合中枢,各种异常因素导致双眼内聚过强或不足导致内斜视或外斜视。神经麻痹如展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可形成斜视。可能是先天、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因素所致神经肌肉损伤。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斜视的基因位点如 ARIX[3]、KIF21A [4]等。
主治医师,1966年10月出生,甘肃卓尼县人,1991年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2003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攻读硕士,于2006年毕业并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曾在华西医科大学眼科进修1年,山东眼科研究所进修1年,《高原地区首次开展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一文获西藏第四届医学学术交流会一等奖。长期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对各种眼表疾病,角膜疾病、白内障、各种斜视、眼底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对西藏各种眼科流行病学调查,干眼症的诊断和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的研究。
主任医师,学士学位,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从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眼科工作,撰写论文20余篇。专业特长:小儿眼科、斜弱视、眼科整形、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