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病因明确,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脱离病因不同。 为什么会得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周边视网膜发生变性,视网膜变薄产生裂孔,或者由于玻璃体脱离而产生视网膜裂孔,这可能让眼球中部的液体在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离。 多见于玻璃体后部脱离(PVD)、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变得非常薄)和眼部或头部损伤患者[5]。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常继发于玻璃体积血、眼内手术、葡萄膜炎等疾病,由于视网膜纤维增殖膜形成或视网膜下组织机化形成“条索”,将视网膜朝远离眼底方向牵拉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能由视网膜、脉络膜、眼内血管的炎症和肿瘤等病变,导致液体在视网膜下方积聚,导致视网膜脱离[6]。 哪些人容易得视网膜脱离?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3]: 可以预防的因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的人群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田径、短跑等。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糖尿病,内分泌科就诊控制血糖水平,患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等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到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眼部炎症病变及肿瘤等。 很难预防的因素: 家族史: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 年龄:年龄大于 50 岁。 眼部疾病或手术:一侧眼睛发生过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近视眼、眼部损伤或肿瘤等。 其他:头部受到钝性损伤或击打伤等。
1972年出生,北京大学眼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现任山西省眼科医院泪道病科主任、科教科主任。学术团体兼职:山西省青年科技者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专业委员会会员等。擅长诊治各种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白内障等疾患,年接门(急)诊病人数6000余例,年完成手术500余例。2007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治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感染的机率,同时患者减轻了疼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2011年开展了玻璃体视网膜病微创手术(25G+),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并发症。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得三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山西省卫生厅公关项目支持。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山西省眼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眼科医院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行医路上,几多艰辛,几多欢欣,送走一批病人,又迎来一批患者。专业技术的提高永无止境,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玻璃体视网膜病科,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副教授,医务科副主任,擅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杂性眼外伤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2006至200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获得眼科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2009至2012就读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玻璃体视网膜病专业,获博士学位。分别在《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曾多次荣获山西省卫生厅青年岗位能手及院先进个人称号。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留校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7~1999年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201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眼底病专业副教授2006.2~2007.5美国Louisville大学研修视网膜病2010~至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眼底病专业教授、主任医师。基础理论扎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训,熟练地掌握了常见眼底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疾病、玻璃体积血、黄斑病、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先天性或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眼内肿瘤、眼外伤以及与全身疾病相关的眼病等的诊断和治疗,熟练开展眼底病的各种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擅长眼后段手术如高难度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对眼底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深的体会,并在国内首次对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工作。科研基础雄厚,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两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多次邀请美国专家讲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眼科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在SCI、CSCD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