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浙医四院神经内科科执行主任,博士,浙江省医学会会员。200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学位。擅长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的诊治。主要致力于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p><p>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病学委员</p><p>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浙江省青年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分会神经病学青年委员</p><p>科研成果</p><p>已在国际期刊(Current Biology,Archives of Neurology,Human Genetics)发表多篇学术论文.</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和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共5项.</p><p>参编著作1部。</p><p><br/></p>
<p>医学博士,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医师。2003年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攻读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现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治医师,主要致力于骨科和神经科疾病的康复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擅长领域:颈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骨折康复、神经康复治疗。</p>
<p>主任医师,教授</p><p>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内科主任、</p><p>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p><p>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p><p>山东省老年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p><p>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预防分会常委</p><p>山东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p><p>青岛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p><p>青岛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委员</p><p>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常年工作在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与教学一线。先后到北京协和医院及德国、美国、台湾进修学习。对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成功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脑炎、癫痫持续状态、静脉窦血栓形成及重症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等危重症病人;擅长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如面肌痉挛、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及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等疾病,致力于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包括卒中的预防、超急性期的溶栓治疗与管理、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检查及治疗等,带领科室为近百例超急性期脑梗塞病人成功进行了静脉溶栓。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著书6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担任2项市级科研课题负责人。</p><p><br/></p>
<p>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经过下乡扶贫一年和三年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1997年分配到神经内科工作至今。期间完成了硕士学位学习,取得神经病学硕士学位。又先后三次被派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经过多年学习和临床实践,对神经内科诊疗技术打下牢靠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熟练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连续十年以上担任医学院本科生教学,多次参加昆医和附一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获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发表教学论文三篇。 完成四项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科研能力。 获得荣誉:2006、2007两次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2011年、2014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在临床医疗第一线工作,对神经遗传病、变性病、头痛、头晕、眩晕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均能及时和高质量解决问题,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p><p>医疗专长:</p><p>对神经系统遗传病尤其是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解决了大量病人的困难,还有遗传性共济失调、腓骨肌萎缩等;其它还有神经系统变性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治疗;头痛、眩晕等的诊治经验相当丰富。</p><p>主要研究方向:</p><p>神经系统遗传病,其中最主要的是肝豆状核变性,次为遗传性共济失调。</p><p>社会兼职</p><p>广东省医学会首届资深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顾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顾问;广东省神经病学会运动障碍组名誉组长;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副主编;国内神经病学专业六个核心杂志的编委;澳门镜湖医院神经内科顾问医生。</p><p>获奖情况</p><p>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21项,其中重大的奖项共12项(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3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6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p><p>论著</p><p>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50篇。</p><p>专著</p><p>主编大型专业参考书3部:《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学》、《临床神经病学》,代表作是《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2001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参编大型参考书10部</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1963年4月出生,1987年6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留校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至今。2002年始任针灸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留欧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神经内科42病室科室负责人。周文斌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湖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中国免疫学》特约审稿人。从事25年临床工作以来,主攻神经免疫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Hudine医院神经内科学习回国后在国内最早开展运用“改变病程”的治疗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建立了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数据库,并对患者进行终身随访,为省内唯一,国内领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国内首次提出神经肌炎、慢性运动轴索神经病为新的病种,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发现了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MRI影像及病理改变的新特点,并写成文章发表于美国神经影像杂志。观察到了中国人视神经脊髓炎与西方患者相比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如对糖皮质激素存在长期依赖,此观点被写入视神经脊髓炎诊治指南中。参与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临床指南编写。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及淋巴细胞清除法治疗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应用脑活检取材结合电镜技术诊断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应用最新的酶组织化学法诊断出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均在大会发言或主持会议;受邀参加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召开的神经病学会议并进行论文交流。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指导研究生用C57BL/6小鼠成功制作了多发性硬化的慢性动物模型EAE,并观察了IL-27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其发病中的表达,证实IL-27有可能在早期促进EAE发病并参与慢性阶段的炎症反应,而MIF可能与其恶化有关。探讨Cbl-b与MS发病的关系。指导研究生建立AIDP动物模型EAN模型,研究多种细胞因子与此病的关系,对TLR2,4,9与AIDP的关系有深入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6篇,MEDLINE5篇,CSCD9篇;出版专著3部。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p>
<p>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神经内科专业主任医师,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医务科主任兼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卒中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专科会员,中国卒中学会高级会员,专业简介:特别擅长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从事急诊和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先后到江西省人民医院及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修神经内科专业。</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分会委员</p><p>江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p><p>赣州市保健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p><p>江西省睡眠医学会睡眠障碍委员会常务委员</p><p>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赣州分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p><p>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病学赣州分会委员</p><p>江西省抗癫痫协会理事</p><p>江西省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p><p>江西省卒中学会缺血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p><p>获奖荣誉</p><p>2021年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p><p>赣州市卫生健康“十百千”人才(神经内科专业青年骨干人才)</p><p>2020年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之“群众身边好党员”</p><p>2020年11月协助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暨示范防治卒中中心(江西省首家医院)</p><p>2020年12月被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评为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基层医师)(全国唯一)</p><p>2020于都县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p><p>2020于都县委县政府优秀医务工作者</p><p>2019中国医师节赣州市卫生健康委优秀青年医生</p><p>2019和2020年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红手环志愿者和中风120特别行动组中风120英雄称号</p><p>2018赣州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神经内科专业)</p><p>2016年度县委县政府突出贡献医务工作者</p><p>2014年度于都县卫生系统优秀医生称号</p><p>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及优秀医生、优秀中层干部称号</p><p>科研成果</p><p>工作之余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及撰写医学论文,多次代表医院参加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全国学术年会交流学习并发表论文,2014年第一作者主持的课题《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获得赣州市科技局的立项项目并结题,2020年第一作者主持的课题《院前卒中健康教育联合院内流程优化对县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的影响》获得赣州市科技局的立项项目,并以第二作者身份参与赣州市科技局神经内科专业课题5项,在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神经内科专业论文10余篇。</p><p>进修经历</p><p>2014年5月-2014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辅导医生:董强和赵重波教授</p><p>2012年1月-201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辅导医生:吴晓牧和曹文锋教授</p><p>工作经历</p><p>2004年5月-至今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p><p>教育经历</p><p>本科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p><p><br/></p>
<p>中共党员,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神经科归国访问学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生部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脑死亡判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湖南省卒中学会候任会长,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组长等多项学术任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北京市、浙江省、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Spine”、“Gene&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Current Updates in Gerontology”、《中国医师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张乐教授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病诊治、脑死亡鉴定等领域有较高造诣。主要临床成果包括:①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写、发布5个我国神经重症领域专家共识/指南,并参与编写、发布10余个该领域专家共识/指南;②组建了湘雅医院神内ICU并进行标准化建设;③组建了湘雅医院脑死亡和昏迷鉴定团队,并获得国家卫计委“脑死亡质控合格医院”授牌,为湖南省培训脑死亡鉴定专业人员160余人,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器官移植发展奠定了基础;④积极推动湘雅医院神经重症营养标准化建设,获中华医学会“中国神经疾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培训基地”授牌。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成立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重症亚专科,组建“湖南省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湖南分中心”,成立“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并担任组长,有效推动了湖南省乃至全国神经重症学科的发展。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参与10余项国家和省部课题,共获得科研基金1000余万元。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4项,获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南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奖、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创新性地在世界脑出血高发区——长沙,进行了脑出血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和证实了多通路基因和环境因素可能与脑出血相关,为阐明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实现脑出血的预防和“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p>
<p>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创建帕金森手术患者的全程管理体系,包括术前的系统评估和术后的程控随访。对于肉毒素注射治疗和经颅磁刺激治疗改善帕金森症状有独到的见解。对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帕金森综合征,以及肌张力障碍、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有丰富经验。</p><p>社会任职</p><p>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青年委员</p><p>进修经历</p><p>2018年7月-2019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运动障碍病中心</p><p><br/></p>
<p>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康复医学与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曾一次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贰等奖,三次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叁等奖。擅长骨伤科系统疾病和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和康复,对骨与关节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引起颈肩腰腿痛的相关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脑卒中、脊髓损伤与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p>
<p>主任医师,副教授,1985年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有较全面和较扎实的神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积极跟踪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进展,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症的抢救,能够解决神经内科的疑难及复杂病症,尤其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记忆障碍(如神经变性疾病及血管性痴呆等) 、睡眠障碍、脑血管病等有较深入的研究。</p>
<p>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曾在兰州军区总院进修学习,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三新项目6项,亚专业方向为神经介入。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p>
<p>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长期从事疼痛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尤其擅长无创、微创方法治疗慢性疼痛。第一作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3篇,最高影响因子6.5,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p><p>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p><p>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p><p>重庆市骨矿专委会青年委员</p><p><br/></p>
<p>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康复医学科学科主任、卒中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辽宁省首批中医优才,大连市高端人才。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委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委,大连市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委,《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编委。从事康复、中西医结合工作20余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与康复。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及教学项目8项,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主编、参编、参译教材专著9部,参编指南、共识2部,发表论文30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