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设计需要描述性文字占位 请客户提供
帕金森病相关医生
治疗价格区间:
挂号科室:脑病科
治疗周期:
  • 巴庆华
    主任
    郑州人民医院

    <p>擅长各类复杂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及变性病、帕金森病、癫痫、面神经麻痹、脊髓病、头痛、头晕、失眠及心理疾病</p>

    李晓红
    主任
    大连市友谊医院

    <p>主任医师,神经内二科主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赴德国耶拿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进修。</p><p>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常委,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东北分会常委,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老年性痴呆与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理事,大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大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p><p>在神经系统多发病、少见病方面经验丰富,擅长脑血管病急性期溶栓和卒中单元管理;帕金森病、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神经调控、康复),负责医院卒中中心建设,记忆障碍、运动障碍专病资料和样品库建设。</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罗蔚锋
    主任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科副主任,擅长帕金森病、面肌痉挛、肌张力障碍(眼脸痉挛,痉挛性斜颈)、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慢性偏头痛)、抑郁症、癫痫、脑血管病等诊断与治疗。</p><p>业务特长&专科方向</p><p>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优化治疗的系列研究。①帕金森病经颅超声黑质、苍白球、丘脑检测,多巴胺转运体显像。②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改变特征、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③尿酸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子机制的研究。④新型A2A受体拮抗剂调节纹状体A2A受体、mGlu5受体功能,改善左旋多巴诱导帕金森病异动症纹状体可塑性改变。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及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⑥建立帕金森病患者资料库,致力于帕金森病规范化、优化治疗。</p><p>A型肉毒毒素治疗在神经科的应用:擅长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眼睑痉挛、Meige综合症、痉挛性斜颈等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以及重度流涎、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等相关性疾病。</p><p>工作简历:</p><p>1990.08-1996.08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助教</p><p>1996.09-2001.11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讲师</p><p>2001.12-2006.11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p><p>2003.11-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p><p>2005.09-2013.06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副教授</p><p>2006.05-2007.05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神经科,访问学者,研修</p><p>2006.12-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p><p>2013.01-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p><p>2013.07-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教授</p><p>学习简历:</p><p>1985.9-1990.7苏州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p><p>1996.9-1999.6苏州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p><p>2002.9-2005.6苏州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p><p>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p><p>学术兼职:</p><p>1,苏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p>2,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变性病学组委员</p><p>3,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人</p><p>4,Neurotoxicity Rrsearch审稿人</p><p>5,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人</p><p>学术兼职&社会兼职2007-2011年主要科研项目:</p><p>1,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BK2010229):尿酸对DA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2011.01-2013.07.主持人。</p><p>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留学归国人员预研项目(SDFEYBS1105):mGluR5拮抗剂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PD大鼠纹体超微结构的影响.2011.01-2012.12.主持人。</p><p>3,江苏省高校自然研究计划项目(08KJB320012):尿酸减轻6-羟多巴胺对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毒性作用。2009.01-2010.12.主持人。</p><p>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870869):α-synuclein降解中的自噬调控机制。2009.01-2011.12.排名第四。</p><p>5,苏州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及医药)项目:尿酸减轻6-羟多巴胺对DA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2009.01-2010.12.主持人。</p><p>6,苏州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工程重大项目:A2A受体拮抗剂对异动症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2008.10-2011.10.主持人。</p><p>7,横向项目: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对CMAP的影响。2008.12-2010.12.主持人。</p><p>8,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07-B-005):腺苷A2A受体拮抗剂防治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2007.12-2010.12.主持人。</p><p>9,江苏省高校自然研究计划项目(06KJB320097):纳磁粒子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磁共振活体示踪研究。2007.01-2009.12.排名第三。</p><p>个人荣誉&科研获奖</p><p>1,1996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p><p>2,2000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p><p>3,2000年苏州市卫生局苏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p><p>4,200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留学奖学金</p><p>5,2004年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p><p>6,2005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三等奖</p><p>7,2005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p><p>8,2006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p><p>9,2007年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p><p>10,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教创新优秀人物</p><p>11,2008年苏州市卫生局苏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p><p>12,2009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p><p>13,2009年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p><p>14,2010年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p><p>15,2010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三等奖</p><p>16,2010年核工业集团核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p><p>17,201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p><p>18,2011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十佳医生</p><p>学术论文&在研项目2008-2011年代表性论文:</p><p>1,Huang YX,Luo WF,Li D,Hu WD,Liu CF.CSC counteracts L-DOPA-induced overactivity of the corticostriatal synaptic ultra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 6-OHDA-lesioned rats.Brain Res 2011,1376:113-121.(通讯作者)</p><p>2,张迎春,方军初,盛余敬,罗蔚锋,刘春风.帕金森病与原发性震颤患者的经颅超声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9)in press.(通讯作者)</p><p>3,黄译腺,李丹,罗蔚锋,刘春风.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行为、纹状体A2A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2);122-127.(通讯作者)</p><p>4,朱婷鸽,张琪林,罗蔚锋,毛成洁,胡伟东,刘春风.A型肉毒毒素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1):32-35.(通讯作者)</p><p>5,Huang YX,Luo WF.Potential role of uric acid as a biomarker for Parkinson&#39;s disease.Med Hypotheses.2010,75(2):273.(通讯作者)</p><p>6,王丽君,罗蔚锋,王恒会,倪贵华,叶艳,李丹,刘春风.尿酸对6-羟基多巴胺致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毒性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9):1362-1365.</p><p>7,李丹,王晓君,罗蔚锋,朱婷鸽,胡伟东,毛成洁,刘春风.尿酸对帕金森病患者不同认知功能域影响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6):400-402.(通讯作者)</p><p>8,秦晓凌,韩旺,罗蔚锋,刘春风.6-羟基多巴帕金森病大鼠双侧纹状体提取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作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9):873-878.(通讯作者)</p><p>9,黄译腺,李丹,罗蔚锋.腺苷A2A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及其拮抗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3):159-262.</p><p>10,叶艳,罗蔚锋,朱婷鸽,杨亚萍,周旭平,刘春风,包仕尧.尿酸减轻6-羟基多巴胺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2):135-139.</p><p>11,王晓君,罗蔚锋,王丽君,毛成洁,王兰,刘春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尿酸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3):(通讯作者)</p><p>12,王晓君,罗蔚锋,王丽君,刘春风.女性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5):306-307(通讯作者)</p><p>13,王兰,张荣俊,罗蔚锋,刘春风,包仕尧.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GFAP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2):140-143(通讯作者)</p><p>14,罗蔚锋,王丽君,王晓君,王恒会,毛成洁,刘春风.老年男性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1):60-61(通讯作者)</p><p>15,罗蔚锋,刘春风.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中华神经科杂2008,41(8):552-553(通讯作者)</p><p>16,张志琳,罗蔚锋,包仕尧,霍红梅,沈均康,韩旺,吴冠会.应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单侧帕金森病大鼠.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5(8);1073(通讯作者)</p><p>17,王丽君,罗蔚锋,王恒会,刘春风.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3);157-158(通讯作者)</p><p><br/></p>

    贺丹
    主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198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2004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博士学位。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UCI)访问学者。河北省老年病学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老年保健协会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高血压防治学会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厅三等奖5项,河北省卫生厅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撰写著作6部,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等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疾病、颅内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p>

    陈国芳
    主任
    徐州市中心医院

    <p>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卒中中心执行主任,主任医师三级岗。苏州大学临床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级神经病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曾于悉尼大学附属阿尔弗莱德医院和全球健康乔治研究所留学访问,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深造。</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常务委员</p><p>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p>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p><p>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委员</p><p>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和内科分会委员</p><p>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p>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理事</p><p>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神经精神学组成员</p><p>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脑损伤康复专委会委员</p><p>江苏省卒中学会理事</p><p>江苏省卒中学会营养支持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p><p>徐州市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中风120徐州特别行动组副组长</p><p>淮海经济区和徐州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p>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p><p>徐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p><p>获奖荣誉</p><p>获得江苏省卫计委医学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p><p>第八届淮海科学技术奖科技人才</p><p>淮海科技进步奖、徐州市科技进步奖和徐州市卫计委新技术引进奖多项</p><p>科研成果</p><p>承担国自然、国际临床合作项目ENCHANTED,SAVE,INTERACT2等研究、“十三五”“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合作项目及主持江苏省重点项目研究及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等。</p><p><br/></p>

    王鑫
    主任
    苏北人民医院

    <p>康复医学硕士,神经病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Spaulding康复医院博士后,复旦大学博士后;目前担任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民政部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培养期内),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江苏省卫计委高层次拔尖人才,扬州市医学重点后备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脑高级功能障碍如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能够把康复医学、神经病学、神经科学、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TMS等)、脑成像技术、认知神经心理学、生物标记物等较好地融汇在一起。主持多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专项课题、民政部级课题、扬州市课题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7篇。参编《痴呆认知康复》,参译《经颅刺激治疗》,担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p>

    万志荣
    主任
    航天中心医院

    <p>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类型的震颤、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病、正常颅压脑积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各种类型痴呆的诊断与治疗。科室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科带头人。医院于2017年11月被授予中国帕金森病联盟成员单位。</p>

    王惠娟
    主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一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重症肌无力、癫痫、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疾病以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承担河北省科技厅、卫生厅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并完成国际课题SAVE,横向课题QUEST、SPACE等研究。被聘为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老年保健协会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老年痴呆与相关疾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神经精神专业学组组长;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老年痴呆与相关疾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1部。</p>

    王昱花
    主任
    山西省人民医院

    <p>主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脑外伤、帕金森病、骨折术后、颈椎腰椎病、周围神经病变、变性病、肌肉病、截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田新英
    主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河北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2001-2004年师从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李春岩院士,并于2004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参加省卫生厅“河北省中青年跨世纪人才”学习班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深造,2016年曾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20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编写著作8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4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河北省卫生厅一等奖三项。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p>

    陈涛
    主任
    海南省人民医院

    <p>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优秀专家、医务处副处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海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南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海南省遗传协会理事,海南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p><p>2005年湘雅医学院博士毕业,2012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神经病学尤其是帕金森病等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20余年,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1项),先后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SCI收录6篇,参编论著4部,其中英文论著1部。</p><p>专业特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p><p><br/></p>

    刘晓云
    主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p>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任河北医科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卒中预警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华盛顿健康医学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审稿专家。近年来获得省级奖励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厅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8篇。</p>

    毛薇
    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p>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彪帕金森知名专家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br/>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神经病学学组委员<br/>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br/>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br/>北京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分会青年委员<br/>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br/>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运动障碍疾病和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br/>获奖荣誉<br/>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br/>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br/>科研成果<br/>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第一作者),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br/>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国自然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并完成国自然面上项目两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一项、首发专项自主创新项目一项</p>

    朱江
    主任
    海南省人民医院

    <p>专业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头疼头晕等</p>

    张祥建
    主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委。先后在Brain Research;Brain Research Bulletin;Neuroscience Letters;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The 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es;Pharmacology,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卒中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全科医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收录文章26篇,主译《神经病学》,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5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临床擅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牛小媛
    主任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p>主任医师。1996年赴日本岩手县立中央病院研修学习。参与编写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及三部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华神经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中国神经科杂志》、《中国脑卒中杂志》编委,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目前主持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四项。二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对神经科的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神经心理等都有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004年被评为山医大一院中青年名医。</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王焕荣
    主任
    郑州人民医院

    <p>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变性病、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著书;在核心期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任国家、省市级学术专业职务 。</p>

    马静萍
    主任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重症医学组学科带头人。1963年出生,1995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医学硕士,同年就职于山医大一院神经内科,现任科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主持两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山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近五年主要致力于神经重症的临床工作。</p>

    黄世敬
    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p>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p><p>1987.7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p><p>1995.7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p><p>1998.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脑病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院士,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p><p>1998.9-2000.12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国家新药临床试验(GCP)研究中心博士后,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医舌诊专家系统研制及应用、冠心病、中风的证候规范化等研究。</p><p>2001.1至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从事老年病、心身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工作。其间,2001.4-2003.6受国家中医管理局派遣,赴坦桑尼亚从事中医药临床研究,任专家组长。在那里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先后负责实施了中药的系列临床观察,并对过去十余年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建立了病例资料数据库,工作期间的临床处方及用药获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2002年《中央电视4台》等多家媒体对中医专家组在坦中医临床事迹进行了报道。回国后从事老年病、心身疾病中医临床研究工作,200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并负责中药研发,任中药研发中心主任。</p><p>专业介绍:</p><p>通过长期系统学习,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以老年病、中医脑病为主攻方向,确立了以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抑郁症为主要研究内容。注重学术的提炼、总结和提高,形成了心脑血管病“虚气留滞”中医病机理论和血管性抑郁“培元开郁”基本治法,这些研究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通过临床验证、基础实验从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了中医药治疗中风、抑郁症、冠心病等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其成果多在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发表。</p><p>注重临证中把握中医特色,强调“方证相应”。重视临床诊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遵循中医药的自身规律,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先后开展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抑郁症、糖尿病、骨质疏松、脑白质病、帕金森病、慢性心绞痛、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的临床研究,且部分临床经验总结成医院制剂、新药及保健品,或获得科技部创新药物专项资助,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p><p>接受过良好的医学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善于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完成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身疾病的诊治。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中医舌、脉诊的客观量化研究均有较深体会。先后受邀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韩国等多国讲学和学术交流。近年还积极开展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工作,先后培养硕士、博士20余名。</p><p>社会任职:</p><p>中国中药协会科技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p><p>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务委员</p><p>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药质量优化分会常务委员</p><p>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给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p><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p><p>《中国医药导报》编委</p><p>《中国医药科学》编委</p><p>获奖荣誉:</p><p>(1)参与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p><p>(2)参与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研究,获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p><p>(3)主编《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p><p>(4)主持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机理研究.获2013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p><p>科研成果:</p><p>课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北京市级课题4项,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攻关及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主持或参与其他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p><p>论文论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编《抗抑郁中药良方》、《老年痴呆早期信号及防治》、《轻松降血脂》、《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等专著8部、副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p><p>专利及新药:主研抗抑郁中药配方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协助申报新药证书、制剂批件及发明专利多项。</p>

    王发青
    主任
    苏北人民医院

    <p>副主任医师,从事康复理疗工作10余年,曾先后在北京中国康复中心学习脑卒中的康复,在上海仁济医院学习运用激光技术,在江苏省工人医院进修学习康复医学。能熟练使用理疗仪器为患者治疗,对偏瘫患者所致的运动功能受限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对帕金森病患者、骨关节损伤与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予以专业性的指导。</p>

Copyright © 2020-2022 西红柿健康网(www.m8k.cn)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8503号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