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1997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攻读神经病学硕士学位,于2000年6月获得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就职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至今。熟练掌握了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处治,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基础于临床研究。撰写各级科研论文40余篇,发表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卫生局等项目的研究。获得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曾前往北京天坛医院、美国Temple大学研修访问学习。</p>
<p>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DMD/BMD学组委员,广西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届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副组长、第二届神经康复学组委员。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脑血管病中心访问学者。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外SCI论文11篇。获“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一期培养对象。</p>
<p>主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主要从事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康复医学会质量控制与监督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康复医师学会委员。 </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现任医学会陕西省神经病学会青委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2004年曾在瑞典隆德大学医学院血管性疾病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年,获一附院新医疗新技术项目奖1项,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多次获西安交大教师授课比赛奖。发表文章40余篇,SCI收录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创新基金1项,西安交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项目1项。主要研究脑血管病、血管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擅长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头晕的诊断、治疗和预防。</p>
<p>副主任医师,副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导。从事临床康复,擅长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病及老年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 </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业务专长:擅长于脑血管疾病、脱髓鞘疾病、脑膜炎、神经症等。特别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展性缺血卒中、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有较多的研究。汉族,江苏省高淳县人。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华神经科学会会员。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1998年完成为期两年的博士后工作。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本功扎实,能理论联系实际,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并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临床工作,特别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科研工作中作风严谨,实验技术熟练,动手能力强。硕士生阶段进行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与CT方面的研究,博士生阶段即开始了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从病理、生化、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临床等方面对NO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博士后期间对脑缺血再灌流与神经细胞凋亡及NO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近期开展了神经干细胞培养工作。已发表有关论文40余篇。1993年、1997年、1999年分获白求恩医科大学科研奖三项,1999年获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1999年获刘多三基金一等奖。承担并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p>
<p>主任医师,现任邢台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1993年本科毕业,1999年取得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学位,邢台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一届常委,河北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第四届常委。从事中医康复科临床工作,熟悉国内外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熟悉中医内科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够对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治疗。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断、康复治疗及健康教育,开展了急性期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新技术,针对急性期脑梗塞、脑出血病人进行中医药、针灸、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编“实用中风病康复学”专著1部,获得邢台市“市管拔尖人才”、 “第一届邢台市青年科技提名奖”、“河北省优秀发明者”等荣誉称号。 </p>
<p>中共党员,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神经科归国访问学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生部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脑死亡判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湖南省卒中学会候任会长,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组长等多项学术任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北京市、浙江省、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Spine”、“Gene&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Current Updates in Gerontology”、《中国医师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张乐教授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病诊治、脑死亡鉴定等领域有较高造诣。主要临床成果包括:①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写、发布5个我国神经重症领域专家共识/指南,并参与编写、发布10余个该领域专家共识/指南;②组建了湘雅医院神内ICU并进行标准化建设;③组建了湘雅医院脑死亡和昏迷鉴定团队,并获得国家卫计委“脑死亡质控合格医院”授牌,为湖南省培训脑死亡鉴定专业人员160余人,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器官移植发展奠定了基础;④积极推动湘雅医院神经重症营养标准化建设,获中华医学会“中国神经疾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培训基地”授牌。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成立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重症亚专科,组建“湖南省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湖南分中心”,成立“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并担任组长,有效推动了湖南省乃至全国神经重症学科的发展。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参与10余项国家和省部课题,共获得科研基金1000余万元。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4项,获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南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奖、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创新性地在世界脑出血高发区——长沙,进行了脑出血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和证实了多通路基因和环境因素可能与脑出血相关,为阐明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实现脑出血的预防和“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p>
<p>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从事医疗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脊髓损伤、骨关节术后、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脑卒中、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评估和治疗;尤其擅长脊髓损伤、骨关节术后、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的运动功能恢复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评定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科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康复治疗技术学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专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参与省、厅科研项目各3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中华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级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3篇。<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p>
<p>中共党员,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周围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卒中单元治疗等,对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对卒中后抑郁等心理障碍的疏导具有一定的经验。 担任江苏省抗癫痫协会理事、江苏省抗癫痫协会癫痫外科与术前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南京健康管理研究会理事、南京医学会癫痫与发作性疾病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担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东南国防医药》《实用老年医学杂志》《临床与病理杂志》青年编委。累计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著6篇。参与编写、编译医学专著8部,主编医学专著1部。以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总后勤部卫生部基金课题1项、医院基金课题6项,并参与多项重大合作课题。</p>
<p>副主任医师,讲师,中医结合康复科,医学博士,从事老年病、脑系疾病科研临床多年,分别师从老年病学专家李建生教授、脑病专家范吉平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p>
<p>医学博士,神经内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华西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在英国研修脑血管病2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有33年神经内科疾病/脑血管病的丰富临床经验。擅长领域:脑血管病诊治。 </p>
<p>主任医师,康复科主任,医学硕士,徐州医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生导师。徐州市政协委员、徐州市拔尖人才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国家级课题一项,主持局、市级课题五项,获新技术引进奖三项。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多次。专业主攻方向是心脑血管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参编专著1不,教材3部,编译1部等。专业特长:擅长心脑血管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医学工程等综合措施,改善心脑血管病人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擅长亚健康人群和内脏系统疾病(肺心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危险的预警和运动疗法的实施,为合理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学会任职:1、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2、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3、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4、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心肺康复学组委员5、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科学会副主委6、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7、江苏省康复医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脑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徐州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10、徐州市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br/></p>
<p>市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南通医学院兼职教授,对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头痛、眩晕癫痫等病症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p>
<p>副主任中医师,200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吞咽障碍康复学组委员。先后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法国格勒诺布尔教学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主攻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尤其是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p>
<p>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内科主任,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皇家医院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先后获得神经内科硕士、博士学位。现任陕西省农村癫痫防治专家组组长、陕西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Exp.Neurol,Epilepsia等多种杂志审稿人。近年来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难题攻关等资助。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Medicin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文章60余篇。擅长癫痫、脑血管病、以及神经危重症的诊疗。<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4年任主治医师,2002年任副主任医师。刘之荣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9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神经病学尤其是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痴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熟练进行脑血管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p>
<p>主任医师,副教授,1985年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有较全面和较扎实的神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积极跟踪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进展,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症的抢救,能够解决神经内科的疑难及复杂病症,尤其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记忆障碍(如神经变性疾病及血管性痴呆等) 、睡眠障碍、脑血管病等有较深入的研究。</p>
<p>现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福建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医学博士,美国北德州大学博士后。1998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同年8月进入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从事神经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5年,曾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进修半年,尤其擅长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作为副主编主要负责编写了《神经内科查房手册》一书。近三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共3项,科研经费总计达96万元;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著5篇,国外科学家Dietz教授对其中发表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的论著专门撰写并发表了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文章,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曾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和日本神经科学奖,受日本神经科学学会资助参加第34届日本神经科学年会并作会议演讲报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