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表现是接触部位皮肤损坏、皮肤瘙痒、胀痛、烧灼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损害:皮损范围与接触物的接触范围大体一致,界限清晰,反应较轻者表现为红斑、丘疹(高出皮肤的,直径小于 0.5cm 的局限性隆起),反应较重者表现为红肿、水疱、大疱,破溃后出现糜烂、渗液。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皮损慢性化,表现为暗红斑或斑块,伴皮肤增厚、脱屑、皲裂、色素沉着。 自觉症状:常表现为病变处皮肤瘙痒、灼热、胀痛。 继发感染:可出现皮损红肿、脓疱、流脓,伴发热、畏寒等。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1965年6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专业,1990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药理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0年批准为硕士生导师,现已有1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读研究生6名,作为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已有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社会兼职为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秘书。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尤其在脑血管病方面有较深造诣,于2002年在我科与其他同事共同开展了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脑出血病人的病程,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掌握了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对一些少见病、疑难病的诊治也具有一些经验。对较为复杂的疑难病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及对危重病的抢救工作。年门诊量4400人次左右,病房年工作量1000人次左右。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参加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及全国高级医师培训班的教学和临床工作,参编医学临床课程实习大纲(七年制)、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七年制);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教学辅助光盘的编写工作,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编委)目前已投入使用;在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流动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验室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立体定位等技术。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专业学术研究动态,近年来参与完成国家“八五”、“九五”科技公关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卫生部重大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获奖4项,医疗成果奖2项。承担省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5项。在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80篇(核心期刊79篇、sci4篇),主编(译)学术专著6部,参编(译)学术专著8部。
主任医师,教授,1956年8月出生,吉林省双辽市人,博士生导师,白求恩医科大学外科博士。1980年参加工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和骨与关节损伤、修复有比较深入研究。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委、吉林省显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长春市手显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罕少疾病杂志》常务编委、《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编委。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加撰写了10余部专著。承担国家、省及卫生部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12项、吉林省卫生厅新技术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8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荣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大学名医等。
中共党员,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神经科归国访问学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生部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脑死亡判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湖南省卒中学会候任会长,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组长等多项学术任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北京市、浙江省、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Spine”、“Gene&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Current Updates in Gerontology”、《中国医师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张乐教授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病诊治、脑死亡鉴定等领域有较高造诣。主要临床成果包括:①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写、发布5个我国神经重症领域专家共识/指南,并参与编写、发布10余个该领域专家共识/指南;②组建了湘雅医院神内ICU并进行标准化建设;③组建了湘雅医院脑死亡和昏迷鉴定团队,并获得国家卫计委“脑死亡质控合格医院”授牌,为湖南省培训脑死亡鉴定专业人员160余人,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器官移植发展奠定了基础;④积极推动湘雅医院神经重症营养标准化建设,获中华医学会“中国神经疾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培训基地”授牌。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成立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重症亚专科,组建“湖南省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湖南分中心”,成立“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并担任组长,有效推动了湖南省乃至全国神经重症学科的发展。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参与10余项国家和省部课题,共获得科研基金1000余万元。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4项,获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南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奖、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创新性地在世界脑出血高发区——长沙,进行了脑出血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和证实了多通路基因和环境因素可能与脑出血相关,为阐明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实现脑出血的预防和“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