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骨科副主任医师,运动医学博士,昆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医学后备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ISKASOS会员,APKASS中国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委会运动医学学组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中国残疾人协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西部联盟会员,泛珠三角运动医学联盟理事,云南省运动医学会委员,昆明市运动医学会委员,自2008年至今一直专注于关节疾病及运动损伤疾病的治疗,在膝关节微创治疗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肩关节不稳、肩周炎、肩袖损伤及肘、髋、踝关节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擅长各种复杂关节疼痛,关节损伤的诊治,率先在云南开展髋、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每年开展关节微创及关节置换手术近800台次,曾先后到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研修关节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国内核心累计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参编专著2本,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6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医学博士,毕业于著名医学学府原华西医科大学,师从著名关节微创治疗专家李箭教授,从事各种关节疾病的诊治和微创治疗超过十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每年开展关节微创手术超过400例。现任全国运动医学会青年委员,西部关节镜协作组青年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p>
<p>主任医师,在读博士。2014年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内访问学者”学习,主修关节置换。2018年参加“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访问学者”学习,进修关节、运动损伤、创伤专业。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德市科技局项目,并发表SCI论文和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分会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下肢创伤学组委员</p><p>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运动医学组委员</p><p>福建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膝保髋学组委员</p><p>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p><p>福建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p><p>宁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p><p>进修经历</p><p>2018年8月-2018年11月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辅导医生:Dr.Sameer Viswanathan Dr.Chandra Dave Dr.Jaker Dave</p><p>2014年3月-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导医生:张克教授,田华教授</p><p><br/></p>
<p>医学博士,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吉林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吉林省创伤骨科重点研究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年获白求恩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硕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徐莘香教授,1996年获北京医科大学骨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骨科前辈、全国著名骨科专家冯传汉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曾先后赴新加坡中央医院关节外科和德国汉堡骨科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关节置换外科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关节重建外科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p><p>199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1年再次破格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3年评聘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吉林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长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获长春市首届“长春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p><p>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吉林省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骨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吉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创伤骨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华骨科学会长春市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骨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审稿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常务编委等7种杂志编委。吉林省及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吉林省伤残鉴定委员会专家。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专家,长春市科技评估中心专家。</p><p>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骨折愈合与应力遮挡效应、骨科生物力学、骨科生物降解材料及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系列研究,部分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骨科生物降解材料及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吉林省计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吉林省科技厅等20多项课题资助,近10年共获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杂志上共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80余篇,18篇被SCI收录,21篇被EI收录;论著1部。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3项。</p><p>临床专长与科研方向是关节重建外科、人工关节、骨科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侧重于关节重建外科、人工关节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擅长常规和复杂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生物型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畸形、髋臼骨折、髋部及骨盆肿瘤等,完成数千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骨科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活性可降解吸收材料的研制及治疗骨折与骨缺损;四肢骨关节复杂骨折、开放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和畸形矫正等方面均有较深刻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经验。</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骨科医学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创伤和关节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和《骨关节杂志》编辑。曾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ISK关节病医院、德国法兰克福Diakonie类风湿医院和波鸿创伤中心学习。国外发表SCI文章10余篇,共计发表论文100余篇,为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主编《运动医学》;参编《骨科治疗的AO原则》。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三项:一种用于人工韧带的纤维结构(专利号ZL 2009 2 0033740.X);一种用于构建闭合骨折的打击器(专利号ZL 2009 2 0034762.8);一种动物闭合性脑损伤落体打击器(专利号ZL 2009 2 0033680.1)。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聚酯纤维表面化学接枝并稳定涂层生物大分子的方法(专利号:201010292173.7)。主持的临床研究包括:①国产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②加强性网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③自体肌腱TRANSFIX法修复膝关节ACL损伤;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和髋臼周围截骨矫正研究;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机制及修复研究;⑥生物化PET微孔编制人工韧带研制;⑦负责并开展双切口MIS髋关节置换及相关研究。擅长:人工髋、膝、踝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翻修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膝内翻、外翻畸形矫正等。</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199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本科毕业留校后接受了严格正规的专科训练,曾多次赴国内知名专科中心及美国、香港、意大利、瑞士等地临床培训。</p><p>主要从事骨科临床研究及数字骨科、骨组织工程研究。</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p><p>中国医学教育协会骨损伤专委会副主委</p><p>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组常委</p><p>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损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创伤救治专委会主委</p><p>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委</p><p>AO China讲师、OTC讲师</p><p>科研成果</p><p>发表科研及临床论文40余篇,SCI 10余篇。</p><p>副主编专著一部,参编译著和专著各两部。</p><p>主持国家及省市基金多项。</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现任大连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重点学科骨外科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大连市骨科疾病(植入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p>主要社会兼职:</p><p>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副主席,</p><p>中国医师协会常委,</p><p>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p><p>中国医师协会骨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p><p>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p><p>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组长,</p><p>中国生物材料协会常务理事。</p><p>《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杂志》副主编,</p><p>《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p><p>《Microsurgery》编委等职务。</p><p>荣誉称号:</p><p>1.国之名医(2018年)</p><p>2.辽宁省名医(2017年)</p><p>3.大连市名医(2017年)</p><p>4.国家优秀医院院长(2016年)</p><p>5.辽宁省优秀专家(2010年、2005年)</p><p>6.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p><p>科研成就:</p><p>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三十余年,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独创治疗方法十余种。主持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卫生部公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日内瓦金奖1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4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p><p><br/></p>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上海长征医院博士后。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主要致力于膝关节疾病,脊柱疾病,骨创伤的研究,并将循证医学理念运用于临床。2012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医学院研修关节、脊柱疾病。曾赴台湾慈济大学、韩国光州医院进修关节疾病。师从我国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袁文教授,目前任国际创伤AO会员,AO脊柱会员,中华医学会甘肃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医结合运动专业委员会常委,关节培训项目专职讲师,担任美国关节杂志审稿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承担及参加科研工作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1项,曾获兰州市科技进步奖。长期为甘肃医学引智项目担任医学翻译工作。</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甘肃省)分会常务委员</p><p><br/></p>
<p>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病房主任。</p><p>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骨科学博士,中国人民北京301医院(301医院)骨科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骨科留学一年。曾多次在德国、美国哈佛、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等多家国际一流关节外科中心进修学习。</p><p>荣获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颁发的首届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奖。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骨科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膝关节委会(CKS)委员等职。</p><p>临床工作:致力于关节外科的临床工作。主要包括:</p><p>一.人工膝关节及髋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包括(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股骨头坏死;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髋、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5.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关节强直等关节疾患)。</p><p>二.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修复重建手术。</p><p>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和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10项。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包括:</p><p>一、骨和软骨再生的分子机制(骨和软骨再生的信号通道);</p><p>二、骨和软骨再生的新型生物材料研发。</p><p><br/></p>
<p>汉族,北京人,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髋关节外科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侧重于髋关节、膝关节创伤的关节镜及微创治疗,在国内较早的全面系统的开展了髋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每年完成髋关节镜手术300余例,临床数量及效果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p><p>1993年9月—2000年8月,在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p><p>2005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获运动创伤博士学位</p><p>2007年-2008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骨科运动医学部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修运动创伤</p><p>2008年晋升副主任医师</p><p>2013年晋升主任医师</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p><p>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髋关节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组长</p><p>获奖荣誉</p><p>2019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p><p>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等奖</p><p>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p><p>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p>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p><p>科研成果</p><p>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论文20余篇</p><p>参编著作有《膝关节镜手术学》《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和护理》《运动创伤手术技巧》等,主译《髋关节后方紊乱临床评估与治疗》和《北美关节镜学会高级髋关节镜手术学》等,共计10余部著作。</p><p>承担多项国自然及北自然等基金项目</p><p><br/></p>
<p>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临床工作主要针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复杂髋部畸形的重建,髋臼撞击综合症的治疗。2007年以及2012和2016年,赴美国十佳关节外科学府Rothman Institute和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美国国家奥林匹克医学中心和Florida Orthopedic Institute长期学习髋关节重建,髋关节矫形和髋关节镜。入选上海市交通大学晨星计划、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杰出青年教师计划,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以及面上项目一项和多项市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外知名杂志发表关节退变研究SCI论文多篇,累计影响因子超30分。目前任《中华临床与解剖杂志》特别编委,Journal of orthopedic research审稿人。</p>
<p>关节外科博士;</p><p>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三级);</p><p>硕士生导师;</p><p>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学科带头人;</p><p>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三科带组主任;</p><p>唐山市第二医院质控办主任;</p><p>唐山市第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p><p>唐山市第三医院技术副院长(挂职)</p><p>国家卫计委派赴意大利Careggi医院C.T.O.骨科中心高级访问学者;</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肩肘关节学组委员</p><p>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p>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规范化培训冬季运动损伤分会委员</p><p>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队医务人员人才库成员</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创伤与孟氏疗法学组委员</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关节病学组委员</p><p>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微创专委会委员</p><p>世中联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理事</p><p>河北省急救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河北省科技专家库专家</p><p>河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专家</p><p>河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p><p>河北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p><p>河北省老年学学会理事</p><p>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河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p>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p><p>唐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唐山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唐山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p><p>获奖荣誉</p><p>第二批青海省高层次卫生引进领军人才</p><p>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暨唐山市优秀年轻人才,青年岗位能手</p><p>唐山市首批“凤凰英才</p><p>科研成果</p><p>发表SCI、中华医学会期刊等学术论文5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参编著作3部。</p><p>参与完成厅级、市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作为第一主研人,完成河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项,唐山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p><p>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p><p>唐山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p><p><br/></p>
<p>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骨科临床专业20年。甘肃省中医医院“345”人才第三层次,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编委,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比斯帕比约附属医院和弗瑞德斯伯格附属医院关节中心进修学习;2008年度获甘肃省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优秀医疗队员称号,2009年度获甘肃省骨伤科优秀医生称号;2014年获甘肃省中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持甘肃省级科技厅科研1项,主持甘肃省卫生厅科研1项,主持完成兰州市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已通过省级科研鉴定2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主编《中西医结合脊柱疾病治疗学》、《简明脊柱外科学》专著2部;发表国家级省级学术正版刊物论文二十余篇。</p>
<p>主任医师,教授,曾任骨科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骨关节损伤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编委,江苏医药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擅长:髋膝关节疾病,关节镜诊断治疗膝关节疾病,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各类骨折的治疗。</p><p>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学士学位</p><p>1989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硕士学位</p><p>199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博士学位</p><p>1991—1993年,在法国巴黎APAS外科中心进修关节外科长期从事骨科临床,以髋、膝关节外科为主,兼顾创伤骨科、脊柱外科</p><p>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卫生行业“百名医德医风标兵”、苏州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p><p>科研获奖:</p><p>1,1991.8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p><p>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p><p>2,1992.10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p><p>钩钉-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p><p>3,1994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4.10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p>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后期塌陷的发生机理与预测及早期治疗方法的研究</p><p>4,1996.10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p>经椎弓根外固定器设计及生物力学、临床研究</p><p>5,1997.10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p><p>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处理原则研究</p><p>6,1998.10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p><p>全髋股骨头假体无骨水泥置换术系列研究</p><p>7,1999.10国防科技委科技进步三等奖</p><p>生物降解材料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p><p>8,2002.5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p><p>四肢关节影像诊断仪的临床应用</p><p>9,2004.5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p><p>髌股关节紊乱症的诊断与治疗</p><p>10,2006.09苏州大学2006年度苏鑫奖教金(教学奖)</p><p>11,2008.12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p><p>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后交叉韧带</p><p>12,2008.12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p><p>吻合血管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大段胫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p><p>13,2009.12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p><p>膝关节骨软骨损伤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苏州市科技局</p><p>14,2009.12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p><p>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p><p>15,2009.12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p><p>PCA泵经屈指肌腱鞘给药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临床应用</p><p>16,2010.01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58-1</p><p>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p><p>17,2011.02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67-2</p><p>低剂量X射线照射促进大鼠骨折骨痂矿化及其初步机理的研究</p><p>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卫生部科研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1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论著85篇,其中中华核心21篇,SCI收录7篇,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图谱》,参编医学教材及专著四部。获国防科工委、核工业部级、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十余次。</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1963年8月生,土家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省管专家。现任贵阳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常务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贵州医药》编委。全面掌握骨科领域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是在人工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有较高造诣。</p><p>工作以来,以第一作者完成专业论文30余篇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康复》、《医师进修杂志》、等国内核心、省级医学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完成管理论文2发表于国内正式期刊。指导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现代骨科学》、《血液学检验操作程序》等书。参加工用以来共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9项。近5年来,在省人民医院骨科引进新技术30余项(其中10余项填补了我省骨科空白)。</p><p>目前主持4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①《汉防已甲素对椎管内手术后粘连的的影响》(2004年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②《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修复骨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2005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③《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修复骨缺损研究》(2005年度贵州省特助基金项目);④《基因活化纳米骨浆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2006年度贵州省社发攻关项目)。4项课题已结题1项、准备结题2项,按计划进行1项。</p><p>积极培养青年人材,除每年带教大量进修、实习医师外,作为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已招收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12名,2007年被评为遵义医学院优秀硕士生导师。</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医学博士</p><p>能双束重建ACL的创伤骨科医生+能固定复杂关节骨折的运动医学医生</p><p>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云南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执行院长</p><p>北京大学医学部新教改肌骨系统副PI</p><p>2022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副医疗官</p><p>临床工作以四肢骨折及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为主,熟练掌握骨折微创内固定技术,膝关节镜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缝合修复技术,肩关节镜下盂唇及肩袖修复技术,及髋、肘、踝、腕关节镜技术。熟练应用运动医学的手术方法与创伤骨科的微创治疗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运动损伤,骨折及关节外软组织疾病的微创治疗。膝、肩关节疼痛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全面外科技术的阶梯化治疗。</p><p>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参加抗击SARS一线临床工作,200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骨外科专业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博士论文课题《甲基强的松龙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及其对体外培养许旺氏细胞增殖的作用》获脊柱脊髓学组全国论文评比二等奖及人民医院优秀论文。承担国家973计划相关课题中药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相关研究并于2007年日本中医药学会大会做专题发言。2007年2月赴香港参加腕关节镜外科治疗学习班,同年10月赴韩国Madi国际肩关节学习中心进修,师从国际著名肩关节镜专家S.H.Kim教授。2009年赴瑞士达沃斯国际内固定学会(AO)总部学习并获创伤高级研修班证书。2012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运动医学中心进修关节镜运动损伤治疗,师从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及运动医学协会主席Freddie Fu教授并参与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工作。2013年获英国皇家外科学会讲师培训课程证书。膝关节韧带损伤及骨折的临床研究及骨折微创治疗课题多次在国内外大会发言。2022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会医疗保障先进个人,2022北大人民医院教学优秀奖。</p><p>社会任职</p><p>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膝学组委员</p><p>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p><p>北京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科医师分会理事</p><p>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p><p>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关节学组青年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肩肘外科工作委员会秘书</p><p>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冰雪医务专家</p><p>北京大学医学部器官系统教学肌骨系统副PI</p><p>获奖荣誉</p><p>2008年任奥运医疗志愿者北京奥运会训练场馆医疗主管并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p><p>2010年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讲课比赛特等奖及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医科类)一等奖、两次获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学技能奖</p><p>2013年获第8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最受同学欢迎奖、最佳演示奖,北大医学部优秀教师奖</p><p>2011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职工</p><p>2015年获骨科手术病例邀请赛全国总决赛(创伤组)金手奖</p><p>201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育工作者2020中国医师学会青年医生短视频大赛二等奖</p><p>202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击非典先进个人</p><p>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与研究)</p><p>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参与研究)</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教学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黑龙江骨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人工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会脊柱、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庆市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自佳木斯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后开始从事骨科临床医疗工作。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骨外科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2010年于韩国首尔延世医院学习颈椎技术;2014年于北京301医院脊柱高级研修班学习。共计发表国家级杂志文章2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曾获“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一等奖”,“中国骨科好医生读片大赛优胜奖”,“大庆油田总医院外科医师菁英奖”,“大庆油田总医院杰出员工”等荣誉。</p>
<p>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2011年至今就职于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专长于骨折术后康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损伤保守及术后康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髌骨脱位,踝关节侧副韧带,髋关节盂唇修复术后等)。对疑难病例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治疗方法。曾于2015年赴德国交流访问学习,收获颇丰。本人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待人真诚!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为大家的健康尽一份绵薄之力!<br/>社会任职<br/>2016年获聘ISPRM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讲师2017年至今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2018年受聘北京市卫健委“阳光长城”慢病防治微博科普专家<br/>获奖荣誉<br/>201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文字类“一等奖“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微课大赛“一等奖”202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三届健康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br/>科研成果<br/>参与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康复模式和临床路径研究》实施及推广工作参编参译书籍若干<br/>进修经历<br/>2015年4月-2015年7月德国勃兰登堡康复医院<br/>工作经历<br/>2011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康复治疗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