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设计需要描述性文字占位 请客户提供
肩关节周围炎相关医生
治疗价格区间:
挂号科室:骨科
治疗周期:
  • 尚希福
    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p>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中国膝关节工作委员会执委,中国髋关节工作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骨科学会关节组组长、中华肿瘤学会骨与软组织学组委员、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关节组委员。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1992年硕士毕业,师从安徽医科大学江曙教授,2002年博士毕业,师从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人工关节专家,定制型人工关节创始人戴尅戎教授。多次在德国、意大利、韩国和香港进行过人工关节的短期研修。股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p><p>专业特长:主攻骨关节病和骨关节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骨科疑难杂症如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获安徽省自然基金资助手术擅长:各种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等)和骨肿瘤手术治疗。目前手术主要进行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重建及髋、关节翻修手术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Ganz截骨、HTO等保髋、保膝手术治疗。熟练掌握各类人工关节置换包括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各种肿瘤型关节置换,现每年1500多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p><br/></p>

    陈锡栋
    主任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p>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康复第一党支部书记,老年康复医院康复一科(神经康复)副主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北图核心两篇,通讯作者SCI两篇,以副主编身份参编专著一部;参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开展院级新技术新项目两项。长期从事康复临床工作。<br/>社会任职<br/>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委员,贵州省临床神经科学专委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贵州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省级评审专家</p>

    李浪
    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p>副主任医师,助理研究员,医学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曾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关节镜运动医学专业组组长,院长助理。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西藏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上肢组委员,中国西部运动医学关节镜联盟会(NASMA)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规范化培训四川中心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科研能力:目前主持在研课题2项,在研科经费50余万元。参研国自然及重大纵向行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7篇,总影响因子近30。申请发明专利2项。</p>

    孟俊谷
    主任
    天津市西青医院

    <p>孟俊谷,执业医师,擅长中医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br/></p>

    桂鉴超
    主任
    南京市第一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肩肘外科协作组委员、江苏省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南京市行业学科带头人,“333”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卫生部关节镜培训基地主任。担任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专家,曾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进修骨科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p>

    黄睿
    主任
    福州市长乐区医院

    <p>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先后在上海市创伤骨科中心、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进修学习。目前主持福州市科技计划培养项目一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智库课题项目一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分会委员</p><p>福建省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专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p><p>福建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p><p>福建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足踝学组委员</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第七届骨创伤与孟氏疗法组委员</p><p>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培训基地青年教育工作组委员</p><p>获奖荣誉</p><p>2017年9月15日参加《中华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举办的骨科手术视频大赛—“金手奖”福建赛区决赛,获得福建赛区非三甲医院组第一名。</p><p>2018年8月3~5日福建省医学会第十五届骨科年会,《创新经皮排钉技术治疗跟骨骨折与传统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被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并作大会发言。</p><p>2018年11月21~24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骨科学术会年会,在骨质疏松会场作《Kapandji技术经皮固定治疗老年疏松性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大会发言。</p><p>2019年5月22-25日,中国医师协会第十二届骨科医师年会,在骨质疏松会场作《Kapandji技术经皮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大会发言。</p><p>2019年11月14~1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骨科学术年会,在骨质疏松会场作《Multiloc多维锁定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的大会发言。</p><p>科研成果</p><p>福州市科技计划培养项目,2020-WS-86;《改良Kapandji技术结合正骨“动静结合”的功能锻炼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在研,项目负责人。</p><p>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智库课题项目,FJKX-A2047,《梓醇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在研,项目负责人。</p><p><br/></p>

    李文彪
    主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p>北医三院康复科治疗师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漆学良
    主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p>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专业。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攻读神经病学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袁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肌肉病的病理相关研究。2009年7月博士毕业后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主要临床研究方向为神经肌肉病、神经遗传病、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br/>社会任职<br/>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肌肉病学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肌肉与遗传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卒中学会遗传性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长、江西省抗癫痫协会副秘书长、江西省睡眠医学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担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西医药》审稿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br/>获奖荣誉<br/>获2017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8年入选为江西省科协“百人远航工程”计划资助对象。<br/>科研成果<br/>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30篇、SCI论文6篇。参编《肌肉活检》、《神经科疑难病例》、《循证内科学-神经内科》、《人老睡眠不老(十二五)(解码健康解码系列丛书)》多部专著。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9项,其中两项获科技成果鉴定。<br/>进修经历<br/>2019年8月-2020年7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神经病学实验室<br/>工作经历<br/>2016年12月-至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br/>2009年7月-2016年1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br/>教育经历<br/>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病学</p>

Copyright © 2020-2022 西红柿健康网(www.m8k.cn)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8503号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