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1年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9年河南医科大学眼外伤专业硕土研究生毕业,1998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眼眶病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8年,眼外伤临床和研究工作15年.眼眶病临床和研究工作5年。学术兼职:中华眼科学会眼外伤眼整形暨眼眶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眼科研究》、《眼科新进展》杂志编委。专业特长:眼外伤、眼科影像诊断、眼眶病(眼眶肿瘤、外伤、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科委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创伤眼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免疫学组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同行评审专家,眼科新进展杂志编委,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审稿人。1999年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多年,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专业特长为玻璃体视网膜病、眼外伤、白内障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主持完成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4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厅级成果6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p>
<p>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教授,福建省立医院眼科主任,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学系硕士生导师。从事眼科专业20年,擅长白内障专科、眼外伤、玻璃体等疾病的诊治、机械劈核技术、高负压技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等,曾赴莫斯科国际眼科中心米哈依尔教授专修白内障手术三个月,在白内障疾病治疗方面造诣尤深。先后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p>
<p>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士生导师。</p><p>2003年自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后回科工作,掌握国际学术及医疗动态,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p><p>近几年在眼科、分子生物学及生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最先克隆出氯离子通道ClC-2和ClC-3B,并率先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初步阐明了氯离子通道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囊性纤维化病形成的相关性。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影响因子分数共40余分,SCI检索被引用20余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现课题组正致力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氯离子通道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相关性的深层次研究,并进行基因治疗。</p><p>被评为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08年吉林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及2009年度吉林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责任心强、技术高超,深受患者信赖和好评。</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青光眼学组委员</p><p>吉林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p><p>吉林省视力残疾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委员</p><p>吉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p><p>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p><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p><p>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p><p>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p><p>获奖荣誉</p><p>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p><p>首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p><p>2008年吉林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p><p>2009年度吉林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p><p>科研成果</p><p>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p><p>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p><p><br/></p>
<p>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学博士,主修白内障与眼底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美国哈佛大学眼耳医院及西达斯赛奈医学中心访问学者</p>
<p>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副主任,分别获得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和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眼科专著八本。临床上主要以眼眶肿瘤、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青光眼等信息疑难杂症等为主。</p><p>社会任职</p><p>武汉市眼科学会常委</p><p>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p><p>湖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p><p>湖北省医学会眼外伤整形学组副组长</p><p>湖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自律与维权组副组长</p><p>湖北省中医眼科学会常委</p><p>湖北省中西医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p><p>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眼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委员</p><p>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p><p>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p><p>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p><p>湖北省职业卫生技术评审专家</p><p>《中华现代眼科杂志》编委</p><p>《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编委</p><p>《中国临床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p><p>武汉市中级法院第一届法医专家</p><p>获奖荣誉</p><p>多次获得湖北省、武汉市科技进步奖</p><p>201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p><p>2012年获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师标兵”称号</p><p>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p><p>多次获得第一临床教学医院和校级先进教师称号</p><p>多次获得病患者锦旗和感谢信</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眼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历任眼科助教、讲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93年赴美留学,研修眼屈光、眼外伤,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编辑出版《高度近视》、《眼屈光手术学》、《全国低视力培训教材》、《眼外伤学》等10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担任《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总编,《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眼科研究》、《眼科新进展》等五种专业杂志编委,任中华眼科学会委员、河南省眼科学会名誉主委,眼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眼外伤及屈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高度近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2007年获得中华眼科学会奖,曾担任全国眼屈光、眼外伤学组委员。</p>
<p>主任医师,教授,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45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已60年。1978年教育步入正规以后,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生导师者5人,“桃李满天下”。我国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1950年开始,自编专科班和本科班眼科教材8套。1996年,主编国家教委九五重点选题高校教材《眼科学》。我国举办眼外伤学习班讲学手术示教200余次。钱信忠主编的《中国医学科学年鉴》中指出:“目前我国在眼内异物摘出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引进、改进和倡导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和推广;50年代首先报告“全层角膜移植于带后弹力层的植床的非穿透性移植技术”,最早从眼科角度描述了无黄疸型钩体病在北方的流行情况;50年代起,致力于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的研究;设计了薄骨定位法,电子计算机校正法,“重叠波”定位法,磁棒接力摘出法及方格定位法等,被称为“张效房法”;1982年国际眼科会上报告了3000例眼内异物治疗体会一文,震撼了来自世界的各路学者;完成创新和发明36项,完成眼内异物手术8000余例,摘除成功率达99%;1982年创立河南眼外伤研究所;1988年创建河南省眼科医院;1979年,白手起家创办《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是除中华眼科杂志以外最早的几种专业杂志。担当主编27年,现已改为月刊,每年刊出论文500余篇;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创始人之一和学组长,1978-2004年,荣获23项嘉奖和荣誉: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先进工作者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家科委优秀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功臣;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等;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和常委;曾任眼科学会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组长及名誉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及名誉副会长;曾任河南省分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J.OcularTrauma》(美国)杂志编委等。专著包括:《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机械性眼外伤》《眼科学》《新编临床眼科学》《眼外伤学》等7部;参编其他重要著作共22部,发表论著248篇。</p>
<p><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主任医师,教授。角膜病科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山西省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4年,曾赴印度进行研修学习,率先开展了“羊膜移植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及“二期眼座植入术”,并参与完成了两项科研成果,先后3次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展论文十余篇。精通眼表,眼外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善于处理各种疑难角膜病,对于复杂眼外伤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受到患者的好评。</span></p>
<p>河南省眼科医院副院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眼三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眼科临床二十几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擅长各类白内障、眼外伤、眼表疾病及眼屈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各类疑难、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对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治疗近视颇有研究。多次参加国家医疗队赴偏远地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2015年和2019年两次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赴非洲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参加“援非光明行”活动,为非洲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600余例,得到当地政府和我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的高度赞扬。有3万余例白内障手术经验。</p><p>社会任职</p><p>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副主编</p><p>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p><p>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p><p>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p><p>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科疾病防治委员会常委</p><p>中国康复学会视觉康复分会常委</p><p>河南省康复协会会低视力分会副主任委员</p><p>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p><p>郑州市医学会、医师协会委员</p><p>获奖荣誉</p><p>河南省优秀教师</p><p>河南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标兵”</p><p>河南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p><p>河南省对外合作交流先进个人</p><p>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p><p>科研成果</p><p>发表科研论著80余篇(SCI4篇)</p><p>参编专著6部</p><p>获国家专利1项</p><p>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p><p>承担省科科技厅、卫健委等课题5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