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 副主任,主要从事运动医学及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擅长肩、肘、腕、髋、膝、踝等运动损伤和关节疾病的系统治疗和微创治疗,累积关节镜手术例数超过4000例,包括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半月板撕裂的缝合、肩袖撕裂与肩关节不稳手术、髋关节撞击症、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等。社会兼职:中国老年学会脊柱与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基础组委员;北京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会 青年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生联谊会 医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骨伤杂志”编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人。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留院工作。2002年曾赴美国纽约Beth Israel医学中心进修学习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技术;200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GH)骨科研修,2006年回国。2013年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运动医学科访问学习。曾承担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编“图解髌股关节病”、副主编“临床关节疾病图谱”、“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必读”、副主译“骨科核心知识:成人关节置换与重建”;参编“膝关节外科学”、“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中华风湿病学”等专著,参译“膝关节外科学(Surgery of knee)”、“关节镜外科学(Arthroscopic surgery)”;在Journal of Arthroplasty,Journal Orthopedic Research,Inflammation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p><p>所获奖励:曾获得200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1999-2000年《中华骨科杂志》中青年优秀论文奖;2008年《中国修复重建杂志》优秀论文奖;2012年获得第四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三等奖;2013年《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2007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双语教学比赛一等奖,北京大学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演示比赛三等奖,2008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p><p><br/></p>
<p>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p><p>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从导师陈世益教授,专业方向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疗及重返运动”,2018年获运动医学博士学位(临床型硕博连读)。</p><p>过去5年,围绕前交叉损伤诊疗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科研,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10篇;执笔中国专家共识4部;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1项。</p><p>长期以来,作为医疗顾问积极参与体育赛事临场保障工作,为中国室内橄榄球联赛(CAFL),中国足球小将(Chinese Football Boy)、2034杯等赛事提供医疗服务,并发表相关论文2篇。</p><p><br/></p>
<p>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8月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工作。2015年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骨科运动医学访问学者。</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1.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p><p>2.北京医学会肩肘外科分会委员</p><p>3.2020年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矫形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p><p>4.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运动医学分会委员</p><p>获奖荣誉</p><p>1.2020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一等奖,主要完成人。Cuistow手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一种中国式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关节镜下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p><p>2.201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青年学者</p><p>3.200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难治性运动创伤</p><p>科研成果</p><p>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重点研究方向为肩关节和膝关节运动损伤,研究结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等期刊上。</p><p>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课题。</p><p>进修经历</p><p>2015年1月-2016年1月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总医院</p><p>工作经历</p><p>2007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p><p>教育经历</p><p>博士北京大学运动医学</p><p><br/></p>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骨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三峡大学医学院;1996年同济医科大学骨科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进修一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骨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职博士,曾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进修一年;2006年-200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临床学院Nuffield骨科中心、Botnar研究中心留学一年。发表论文12篇,论著2部,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项、市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重点课题1项,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发表论文8篇,参编论著一部,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专业特长:骨病、骨肿瘤、腰腿痛、骨质疏松症。</p>
<p>主任医师,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骨外科博士学位,并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和汕头大学医学院骨外科做博士后,1996年被批准为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已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2005年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临床工作25年来,曾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省医学创新课题两项,市重点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参与编写著作两部,以第一作者署名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论著10篇,省骨科学会委员。</p>
<p>骨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汉族,1934年11月出生于湖南攸县。1962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留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助教,1979年晋升主治医师、讲师;1981年-1982年赴塞拉里昂共和国援助工作一年半;1985年晋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年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同年任创伤骨科研究室主任、兼骨科主任,兼任第二党支部委员。曾兼任湖南省骨科学会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骨伤科学会副主委、《湖南医学杂志》编委、香港科学院医学顾问,国家人事部专家库专家、湖南省并长沙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等职。</p><p>毕业后较长期在普外、泌外、烧伤整形和小儿外科轮转工作,1978年起从事骨科,由于基础训练扎实,较快地取得了骨科专业的“发言权”。协助和单独指导硕士生10名,其中转博1名。在国内外期刊和全国性会议发表论文25篇,其中获评优秀论文3篇。1986年12月为一例三刃铣刀致完全性断腕,伤后13小时入院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再植,断腕离体缺血30小时,是当时全国同等条件下离体缺血时间最长而又完全成功的一例。湖南日报披露后,又为央视、人民日报和境外等40余家媒体转载。</p><p>在国内外首创完成了“带臀上动静脉深上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和“髂外动脉未端阻断下手术,解决了无法使用止血带的下肢高难度手术中的止血问题”获同行广泛好评。参编《关节镜学》等五部专著。一贯工作认真、刻苦钻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共获省、厅和学校科技进步奖二等一次,三等二次,四等一次。获学校和当地市、县政府授予先进医疗队长、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一个好党员等光荣称号共七次。</p><p><br/></p>
<p>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曾在日本福井大学医学院骨科、美国TSRH医院骨科、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医学院骨科进修(主攻脊柱外科)。</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SDSG(脊柱畸形研究会)中国部委员</p><p>SAS(脊柱非融合学会)中国部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畸形工作组委员</p><p>海峡两岸交流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p><p>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p><p>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浙江省骨科学会委员</p><p>浙江省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组长</p><p>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理事</p><p>浙江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p><p>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Spine》中文版编委</p><p>《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p><p>《脊柱外科杂志》编委</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