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俗称“兔唇”,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面部结构未完全融合的结果,表现为上唇单侧、双侧或正中的裂隙,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腭裂或其它出生缺陷同时出现。 唇裂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通常单独存在,但也可能是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多种表现之一。 多数唇裂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唇裂患儿可能有口腔疾病、发音困难等表现。单纯唇裂患儿在进食方面通常不会有问题,但同时合并腭裂时可能会喂养困难。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可发现唇裂,但可能会漏诊。 出生后通过常规查体即可诊断,但也有部分唇裂不易被发现,较晚才被诊断出。 唇裂可以被矫正,患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需要有计划地分期治疗(序列治疗),多数通过手术可恢复功能,并使容貌尽可能接近正常。 唇裂不可预防,但具有高危因素者在怀孕前,或唇腭裂患儿的父母再次怀孕前,可通过遗传咨询、去除危险因素等手段降低发病风险。
毕业于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生学历。河南省口腔医学会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委员,河南省颞下颌关节委员会委员。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十余年,擅长儿童口腔颌面部畸形(舌系带短、唇腭裂、面裂),颌面部肿瘤,颌面部外伤的手术治疗。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
主任医师,教授,正畸一科主任,正畸教研室主任,1997年获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博导,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委、英国皇家爱丁堡牙外科学院正畸院员、世界正畸医师联盟(WFO)会员、美国正畸协会(AAO)会员。曾赴美国UIC、英国联合利华阳光实验室,台湾中山医学院、香港大学牙学院访问交流。发表包括SCI收录在内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口腔正畸学》,主编或参编学术论著10余部。擅长各种错合畸形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