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光学学会激光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眼科医院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p><p>主要从事眼底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球内异物及复杂眼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擅长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玻璃体切割术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在吉林省较早开展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及眼底病的激光治疗,并在此领域有较深的造诣。</p><p>作为主要成员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曾主持完成吉林省、长春市及省中医中药管理局的研究课题;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白求恩医科大学及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若干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整形科眼眶病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委、省政府“光明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擅长:眼部整形美容、仿真活动义眼、眼眶病眼肿瘤、眼底病、复杂眼外伤的临床诊治和研究。</p>
<p>主任医师,能处理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眼底病的诊断特别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阅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对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全面的认识。曾经就以上专业在北京协和医院做过专门的研修和学习。从事眼病的激光治疗有近七年的时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和青光眼患者的激光虹膜切开都能做有效的治疗,效果得到病患的一致认可。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一直是专业重点,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激光治疗,随着业界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结合我区大量的患者情况,近来正在对此做专门的课题研究。</p>
<p>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眼底诊治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和玻璃体切割术。1984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从事眼科专业19年,发表论文6篇。</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疗鉴定会员、2002年 吉林省“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先进个人。197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擅长各种青光眼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难治性青光眼,各种眼底疾病的造影及激光治疗。</p>
<p>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博士、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临床教学办主任、福建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眼底病学组委员、眼整形眼眶病组副组长。1997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1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白内障与眼底病方向)。2004年到北京同仁医院专修白内障、眼底外科专业。从事眼科医学的临床和教学近二十年,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手术技巧,受美国Alcon公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专业培训,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视网膜疾病、青光眼、斜视、泪器病的诊断手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解决各种眼科疑难杂症。已在国内及国外SCI源眼科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课题获201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p>
<p>主任医师,教授,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45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已60年。1978年教育步入正规以后,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生导师者5人,“桃李满天下”。我国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1950年开始,自编专科班和本科班眼科教材8套。1996年,主编国家教委九五重点选题高校教材《眼科学》。我国举办眼外伤学习班讲学手术示教200余次。钱信忠主编的《中国医学科学年鉴》中指出:“目前我国在眼内异物摘出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引进、改进和倡导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和推广;50年代首先报告“全层角膜移植于带后弹力层的植床的非穿透性移植技术”,最早从眼科角度描述了无黄疸型钩体病在北方的流行情况;50年代起,致力于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的研究;设计了薄骨定位法,电子计算机校正法,“重叠波”定位法,磁棒接力摘出法及方格定位法等,被称为“张效房法”;1982年国际眼科会上报告了3000例眼内异物治疗体会一文,震撼了来自世界的各路学者;完成创新和发明36项,完成眼内异物手术8000余例,摘除成功率达99%;1982年创立河南眼外伤研究所;1988年创建河南省眼科医院;1979年,白手起家创办《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是除中华眼科杂志以外最早的几种专业杂志。担当主编27年,现已改为月刊,每年刊出论文500余篇;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创始人之一和学组长,1978-2004年,荣获23项嘉奖和荣誉: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先进工作者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家科委优秀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功臣;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等;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和常委;曾任眼科学会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组长及名誉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及名誉副会长;曾任河南省分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J.OcularTrauma》(美国)杂志编委等。专著包括:《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机械性眼外伤》《眼科学》《新编临床眼科学》《眼外伤学》等7部;参编其他重要著作共22部,发表论著248篇。</p>
<p>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科行政主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p><p>专业方向、技术特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各种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前后节激光等。</p><p>论文、著作、专利情况:CN刊物上共发表论文(第一作者)30余篇,参写专著《实用防盲技术图解》。</p><p>科技奖励:主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项目,获2006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p><p>承担课题:安徽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及科技厅课题4项。</p><p>社会兼职:安徽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华眼底病杂志》通讯编委,《实用防盲技术》杂志执行主编,安徽省防盲技术指导组成员。</p><p>培养研究生及其它带教: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毕业2人;安医大眼科学教学。</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系副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辽宁省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沈阳市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华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辽宁医学杂志》、《临床药学杂志》等学术杂志编委。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对眼科疑难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有独道之处。擅长以下手术:1、各种眼底疾病及角巩膜破裂伤的诊断与治疗,采用各种外路手术各种原发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在严重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很高造诣。2、各种白内障手术,包括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3、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各种角巩膜裂伤及各种眼内异物;各种眼外伤的诊断与治疗,包括眼睑、泪道、眼眶、眼球。培养硕士、博研究生53名。已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69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参编著作4部。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p>
<p>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0年余,特别是在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于2021年入选欧洲“Expertscape”机构“全球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专家榜”第4名、“全球闭角型青光眼专家榜”第26名;至今已在国内外眼科权威杂志如Ophthalmology、AJO、BJO、IOV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26篇。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临床操作规范》等著作3本。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海南省科协青年科技英才创新计划项目1项,多次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多次赴美国、日本等国交流学习。</p><p>社会任职</p><p>海南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委员</p><p>广东省眼健康协会防盲治盲专业委员会委员。</p><p>获奖荣誉</p><p>海南省“千人专项”引才计划获得者</p><p>海南省高层次人才</p><p>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核心成员</p><p>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p><p><br/></p>
<p>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分别在珠海、哈尔滨等地学习深造,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从事眼科工作26年,有丰富的眼科诊治经验,目前承担眼科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