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医师,教授。<br/>1988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至今,擅长于肝胆脾胃病及风湿病的诊治。重视预防医学及循经刮痧食疗养生方面的研究,尤其对消化性溃疡、顽固性便秘、脂肪肝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中药配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取得显著疗效。<br/>曾兼任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的编委,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0余篇论文,代表作有“清肝活血法治疗脂肪肝96例”、“循经刮痧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体会”。先后发表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上,并获全国第三届名医大会优秀论文奖,个人传记被收录于现代名医大典中。</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主任。擅长糖尿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矮小症、肾上腺疾病及垂体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分会副主任委员</p><p>进修经历</p><p>2017年7月-2019年7月贵州中医药大学师带徒学习三年辅导医生:国医大师刘尚义</p><p>2003年3月-200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p><p><br/></p>
<p>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央保健第四、五届会诊专家,是国家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领军者。</p><p>社会任职</p><p>中央保健第四、五届会诊专家;世界中医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新医改《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牵头人、《高血压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已颁布)牵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学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委;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济南);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高血压研究所首任所长。</p><p><br/></p>
<p>主任医师,副教授,1966年出生,医学博士,中医科暨中医内科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母亲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近60余年。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络病分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和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参加芪丹通脉片的Ⅰ、Ⅱ期临床实验,该制剂已获国家Ⅲ类新药证书。参加新药菊藤胶囊,消糖胶囊、降粘抗栓片等药物的研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和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课题10项。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第2负责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补肾活血颗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担国科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第2负责人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1项,参与课题10项。发表论文80余篇,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1篇,SCI收录论文5篇,最高影响因子4.092;副主编专著1部,主审1部,参编7部。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1篇,SCI收录5篇。副主编专著1部,主审1部。担任医院教学督导组专家,分管并承担本科及硕博课程教学。参编专著8部。培养硕士9名(在读5名),辅导硕士15名(2名在读),辅导博士(在读1名)4名。</p><p>专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疲劳综合症、);妇科疾病(闭经、月经过多或过少、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卵巢早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及不孕不育;皮肤病(座疮、黄褐斑);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抑郁症、失眠、儿科(咳嗽、厌食)</p><p>学术贡献:提出“肾虚血瘀是心脏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和“肾的阴阳在一定比例的平衡是维持男性生殖的必要条件”的新理论。主要学术贡献有:⑴中药防治心血管病方面:提出“肾虚血瘀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机”新理论,补肾活血法防治心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治法,研发“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心血管改变,效果良好,获省部级课题3项资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⑵中药防治不孕不育方面:重视雌激素在雄性生殖中的作用,创新性提出雄性生殖中肾的阴阳在一定比例的平衡是维持正常生殖的必要条件;创立“补益肾阴、平衡阴阳”治疗雄性不育。</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的中医药治疗,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糖尿病、失眠、咳嗽、胃肠疾病等,对肿瘤放化疗后的中医药调治也颇有专长。研制有专科用药定心丸治疗心律失常和重症失眠,疏风开肺方治疗各类咳嗽,降脂祛斑颗粒治疗动脉硬化和高脂血症均取得较好疗效。</p><p>社会任职</p><p>中国中西医结合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世界中联中医诊断分会常务理事</p><p>国际数字医学中医药分会常务理事</p><p>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p><p>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广东省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企业家健康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p><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省科技、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p><p>获奖荣誉</p><p>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成果22项</p><p>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p><p>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p><p>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p><p>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p><p>广东省名中医</p><p>在2018,2019,2021,2022年度评为中国好大夫</p><p>定心方系列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p><p>定心方系列方防治心律失常、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与机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p><p>有晃动的甲皱图像配准及微循环参数测试系统的研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p><p>针灸治疗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p><p>脾虚证本质的实验研究,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p>沟纹舌暗红舌的形成机理及与中医病证关系的研究,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p><p>科研成果</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6项。</p><p>主编出版专著教材23部。</p><p>出版著作23部,发表论文200篇。</p><p><br/></p>
<p>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p><p>医疗成就:2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自己独到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理念和技术,解决肾脏病的各种临床疑难问题,尤其擅长难治性肾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炼出各种免疫性肾病的现代医学免疫抑制优化治疗方案,也总结出IgA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p><p>社会任职</p><p>浙江大学肾脏病学临床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p><p>医院内科教学工作组成员</p><p>肾脏病中心教学工作组副组长</p><p>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p><p>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浙江省医师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p><p>《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审稿人</p><p>获奖荣誉</p><p>主参研究成果分获2007、2015及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p><p>科研成果</p><p>作为骨干成员,主持和参与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及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p><p>近年来重点对“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各种免疫性肾脏病”进行临床研究和探索,总结的临床治疗经验在国际最顶尖的肾脏病专业杂志(Journal Am Soc Nephrol),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及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等肾脏病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在《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等国内中、西医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p><p><br/></p>
<p>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临床工作。具有系统而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康复医学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学术动态,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各种颈肩痛、上肢痛、腰腿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以及疑难性肌肉骨骼关节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及康复治疗,尤其对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内科系统疾病、颅脑损伤、脑血管病恢复期、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损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有独到之处。专长于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如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高压氧疗法等在临床的应用。参与康复教研室的5年制、7年制和留学生部《康复医学》的教学工作;参编吉林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康复医学》和校内继续医学教材《吉林大学临床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各1部,2008-2009年度《筛状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p>
<p>张艳东1985年吉林卫校中医专业毕业,1997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1989年在北京国际高级针灸进修班学习,2002年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学习班进修。2005年“点推松解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吉林市百工种排头兵竞赛二等奖获技术能手称号,2002年获吉林省优秀针灸推拿人才称号。从事针灸推拿康复工作近30年,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有2项科研,分别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p>
<p>主任医师,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现代医学先进手段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同时对骨科疾病术后及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后遗症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有独到见解。 </p>
<p>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博士学位,国内知名中医内分泌学专家,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所指导研究生曾获得"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从事中医内科学医、教、研工作,潜心于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主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糖尿病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此外,对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心得。</p><p>社会任职</p><p>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p><p>四川省名中医</p><p>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负责人</p><p>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局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带头人</p><p>国家中医药局中医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p><p>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p><p>世中医联糖尿病专委员会副会长</p><p>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p><p>获奖荣誉</p><p>担任《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6000余学时、教学效果好,曾获“华神基金优秀导师奖”</p><p>科研成果</p><p>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及部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主编和参编全国本科、七年制和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20余部,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中外期刊学术论文330余篇,获得各级科技进步等奖10余项,所在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所在专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领衔的团队成为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为中医内分泌病学科的学术与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科主任,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及江汉大学教授。2001年被确定为武汉市第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选,2002年被评定为武汉市知名中医。现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中医中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p><p>主要擅长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重点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更年期综合征及风湿类风湿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和预防。</p><p>1995年度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度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度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主持的“含碘中药治疗实验性甲亢大鼠的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p>在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医治疗学》、《颈椎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贫血性疾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及《冠心病》等书;任《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等书副主编.</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医学双学士学位。先后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学中研修班,临床师承于家菊、孙郁芝主任临床学习多年,现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孙郁芝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山西省中医院肾病一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副主任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肾病医师分会常委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第一届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6年,对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性肾病;慢性尿路感染,膀胱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多种肾脏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诊治经验,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医学论著三部,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课题“黄芪山甲方对肾间质纤维化中TGF-β1表达的影响”和“中药新药肾血康胶囊的研制”2项,参与协作“肾病系列方”、“血尿停”、“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9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血液透析”和“肾活检”等新项目、新技术。曾获山西省卫生系统 “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中医院“先进个人”、“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span></p>
<p>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p><p>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学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第一届“江淮名医”;安徽省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中医学院内分泌学科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美国糖尿病学会会员。</p><p>获安徽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郭春园式的好医生”等荣誉称号。</p><p>社会任职</p><p>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p><p>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p><p>安徽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p><p>安徽省中医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安徽省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p><p>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p><p>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p><p>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p><p>亚洲糖尿病联合评估(JADE)项目安徽负责人</p><p>获奖荣誉</p><p>十一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奖”</p><p>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奖2项</p><p>科学普及金话筒奖1项</p><p>“科技之星”1项</p><p>安徽省高等院校科技进步奖4项</p><p>科研成果</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5项。</p><p>主编医学专著3部,参编医学专著5部。</p><p>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p><p>近年来获国家专利4项。</p><p><br/></p>
<p>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六年制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从事专业:老年病学,风湿病学,神经康复,擅长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诊治,并在核心期刊级统计源期刊发表多篇。</p>
<p>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78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目前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委会理事、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中医药学会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仲景专委会秘书;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弟子;主持研究了《芪术二甲颗粒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参与编写《衣食住行与便秘的防治》和《62种中医疑难病的防治》医著5部。在国家、省市级医学杂志及各种学术会议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20余篇。</p><p>擅长治疗感冒、咳嗽,急慢性咽炎,急慢性鼻炎、哮喘,肺心病,间质性肺炎,偏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偏瘫,糖尿病,各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结肠炎,各型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癣,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宫肌瘤、儿科感冒、咳嗽、哮喘、厌食以及呼吸、脾胃系统的肿瘤。</p><p>应诊时间:每周星期一、星期四、星期五全天,星期二上午。</p><p>应诊地点: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门诊呼吸科2诊室。</p><p><br/></p>
<p>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主治医师</p><p>院“雏鹰计划”骨干人才</p><p>院“十佳优秀中青年医师〞、“十佳优秀临床教师”</p><p>中医学家俞慎初第三代传承人</p><p>中医学世家第三代传承人</p><p>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秘书</p><p>福建省医学会第一批科普讲师、科普分会青年委员</p><p>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p><p>福建省中医体质调理学会理事</p><p>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治未病分会委员</p><p>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骨质疏松、代谢与营养分会委员</p><p>福建省免疫学会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p><p>中国医促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p><p>参与国自然1项,主持课题3项,参编专著3项</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哈医大一院针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系,2002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出版《针灸皮肤科学》等医学专著2部,参编国家统编教材《针灸学》一部,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曾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项,获得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成果奖四项。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课题、黑龙江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各类课题五项。2004年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黑龙江省高级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黑龙江针灸学会理事,黑龙江中西医结合美容学会委员、中医美容学组组长黑龙江伤残医学会理事,黑龙江老年医学会康复医学副主任委员、中青年专家。</p><p>技术专长:</p><p>1、熟练掌握针灸常见病的治疗,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刺对颅神经损伤疾病面神经炎、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康复治疗,尤其采用眼部内刺法与透刺法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获奖):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散瞳、视神经萎缩等眼运动神经损伤的病症临床已系统观察百余例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p>2、针刺背腧穴治疗小儿遗尿、呃逆、脊髓损性尿潴留(获奖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资助)等疾病。</p><p>3、根据中医理论、经络学说与针灸、推拿、耳穴等疗法相结合,对延缓衰老、抗疲劳、调整内分泌、美容、减肥等有所等有所研究,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对中医美容、减肥进修学习。该项科研已获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课题资助。</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