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博士、博导、云南省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云岭名医、云南省教学名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云南省“巾帼标兵”。云南双语示范课程皮肤性病学项目负责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昆明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专业负责人,“云南省廖万清院士工作站“负责人。云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皮肤病与性病》、《中国麻风病杂志》编委等。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有丰富经验及较高的专业水平。主要研究方向光线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皮肤病(特别是红斑狼疮)。1998-2000年,2005年6-12月,2011年9-11月先后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肿瘤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英国国王学院圣托马斯医院圣约翰皮肤病研究所光皮肤病科访问学习。2012年4月-7月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挂职锻炼(副院长)。先后负责和参与15项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210篇,SCI收录9篇。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主编专著3部、参编国家级教材4部、专著6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5人、博士1人、博士后1人。成功举办了八次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带进修医生250余名。</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主任、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是教育部创新培育团队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痤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诊断机构负责人、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何黎教授长期致力于损容性皮肤病、皮肤美容研究,在国家、省级6个项目支持下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组织全国54家医院明确了中国人重型痤疮易感基因;在国内率先利用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对黄褐斑进行临床分型治疗;阐明光损伤性皮肤病发病基础是皮肤屏障受损的新理论;明确了TGF-β1、AMPK通路和JNK通路在皮肤癌发生中的机制;依托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效性护肤品—薇诺娜系列医学护肤品,对皮肤病的治疗及皮肤美容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主持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出版书籍15部,其中主编6部,《美容皮肤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申请并受理专利5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特别是痤疮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获得荣誉:2014年主持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高原光损伤皮肤病防治体系建立2013年主持获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2015年主持获中国侨联(创新成果)贡献奖担任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及光医学、皮肤屏障学组组长、云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皮肤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皮肤病与性病》杂志主编及《中华皮肤科杂志》、等9个国家级杂志编委。<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p>
<p>主任医师,教授,1986年留校分配到附院皮肤科工作至今,历任住院医师(1986年-1994年)、主治医师(1994年-2001年)、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1年-2007年)、主任医师、教授(2007年-至今)。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免疫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青年委员,内蒙古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3月~1993年3月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皮肤科进修一年;1998年2月~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进修学习半年。主持及参与15项科研课题,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第七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三等奖。1994年任主治医师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16年副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教材《皮肤病性病学》,2012年参加“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皮肤性病学》2017年副主编《现代皮肤病学》。2011年聘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26年来一直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专业特长为皮肤变态反应、免疫学。</p>
<p>硕士研究生,兰大二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长期从事皮肤性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大疱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性病等疾病的诊治。</p>
<p>主任医师。【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青海省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组织病理学委员;青海省过敏反应鉴别诊断组专家组成员。【临床特色】:擅长过敏性疾病、光敏性疾病及其他皮肤性病疾病、皮肤疑难疾病等。【科研三新】:发表《腰间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等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p>
<p>主任医师,1992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系;1992年7月至1994年6月,于海南州共和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内科工作;1994年6月至1995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进修;1995年6月至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从事临床工作;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学习;2015年3月至5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修学习。</p>
<p>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皮肤性病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全国委员。擅长皮肤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结缔组织病、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治。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2004年青海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毕业,2003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学专业研修。1992年起一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008年晋升皮肤性病专业主任医师,熟悉各种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治及疑难危重病的处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疾病临床诊治先进方法,积极组织开展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主持开展青海省卫生厅“三新”项目2项,《自体表皮移植结合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食物不耐受变应原检测在变态应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填补了青海省该领域空白。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项,2项达国内先进水平,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参与编写专著2部。<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p>
<p><span class="doc_text">青海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常见皮肤疾病的诊治,如皮炎、湿疹、银屑病、痤疮等。</span></p>
<p>主任医师,副教授,1995至1990年就读于江西省医学院。1990至今任职于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2000年至2001年在中国医务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进修1年。皮肤性病专业。擅长治疗鳞屑性皮肤病、神经障碍性皮肤病,对皮肤病理等比较精通。科研论著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p>
<p>皮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美容专家,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皮肤病,尤其擅长皮肤美容及皮肤外科。如外科手术治疗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瘤;激光治疗各种色素性疾病、血管瘤、痤疮疤痕等;肉毒素注射除皱、瘦脸,玻尿酸填充塑形等。学术成就:主持省部级、地市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参与编写教材1部;发明专利3项。</p>
<p>主任医师,教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及皮肤性病教研室负责人。皮肤真菌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江西分会委员。 从事皮肤性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精通皮肤性病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吸取最新科技成就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能熟练处理疑难危重皮肤病。指导下级医师提高专业水平及开展科研工作。在皮肤真菌的诊断、治疗及科研方面在省内达到先进,主持完成及参与多项省卫生厅、医药学会、市科技局、卫生局的科研课题及新技术项目引进。率先在省内开展了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念珠菌显色培养在临床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多项科研填补了省、市空白。2005年为我皮肤真菌科成为省级领先专业做出了贡献。同时积极撰写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p>
<p>主任医师,从事皮肤性病专业19年,曾于2004至2006年先后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学习。对过敏性皮肤疾病、自身免疫性病及皮肤肿瘤等皮肤科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的造诣。 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p>
<p>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临床重点:疑难皮肤病远程会诊,色素性皮肤肿瘤早期诊断研究方向:远程皮肤病会诊,皮肤镜学,皮肤病理学语言:中文、英文、德文教育经历:1986:郑州大学医疗系学士1999:郑州大学病理学硕士2008: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博士工作经历:1986至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1986-1987:河南省确山县医院扶贫(1年)1997-1998: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访问学者(1年)1999-2008: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皮肤科访问学者、合作者(2.8年)学术及社会团体任职:国际皮肤镜学会理事(http://www.dermoscopy-ids.org)国际远程皮肤病学会亚洲代表(http://www.teledermatology-society.org)国际远程皮肤病会诊网主持人(http://www.telederm.org)河南省民盟妇女委员会委员代表论文:DongH.TelemedicineandteledermatologyinChina:historyandreality[dissertation].Graz:MedicalUniversityofGraz,2008MassoneC,SoyerHP,Hofmann-WellenhofR,DiStefaniA,LozziGP,GablerG,DongH,etal.Twoyears'experiencewithWeb-basedteleconsultingindermatology.JTelemedTelecare.2006;12(2):83-7XuZ,DongH,SunX,etal.Anewkeratin5mutation(K199T)inafamilywithWeber-Cockayneepidermolysisbullosasimplex.ClinExpDermatol.2004Jan;29(1):74-6KadduS,DongH,MayerG,etal.Wartydyskeratoma--"folliculardyskeratoma":analysisofclinicopathologicfeaturesofadistinctivefollicularadnexalneoplasm.JAmAcadDermatol2002Sep;47(3):423-8DongH,KerlH,CerroniL.EMLA(R)cream-inducedirritantcontactdermatitis.JCutanPathol.2002Mar;29(3):190-2董慧婷,李冠群,杨勇等.两个Weber-Cockayne亚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K5/K14L12区基因突变的分析.中华皮肤病学杂志.1999,32(6):367-9李冠群,董慧婷,朱学骏等.IL-1ra内含子2多态性与银屑病关系初探.临床皮肤病学杂志.1999,28(3):159-60孟作仁,李红文,董慧婷.光量子血疗法治疗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2例.中华皮肤病学杂志.1994,27(2):123乔耀芳,董慧婷.平阳霉素外用治疗尖锐湿疣.中华皮肤病学杂志.1989,22(5):331</p>
<p>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全国委员,河南省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性与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皮肤病与性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治,对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皮肤血管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性传播性疾病如尖锐湿疣、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等疾病、皮肤科少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经验丰富。重视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在SCI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入选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卫生厅、教育厅和郑州市科技成果奖4项。</p>
<p>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河南省医学会皮肤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变态反应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美容与美容分会委员,《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杂志编委。从事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熟练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和Women’s College Hospital皮肤中心访问学习。主持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持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项,发表科研论文、译文近百篇,主编、参编著作3部,译著1部。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河南省卫生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p>
<p>主任医师,副教授,皮肤性病科室主任,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委保健会诊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皮肤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健康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皮肤健康产业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PI,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学组成员,安徽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皮肤健康分会副会长,安徽省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皮肤性病专科医疗联合体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以免疫性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医学美容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课题,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p>
<p>皮肤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联合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中西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师从赵纯修、田代华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近几年拜师顾值山老师学习并传承龙沙医学流派,拜李树森老师学习长桑君脉法及伤寒脉法。</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