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重症医学组学科带头人。1963年出生,1995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医学硕士,同年就职于山医大一院神经内科,现任科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主持两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山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近五年主要致力于神经重症的临床工作。</p>
<p>大学本科毕业,神经电生理(脑电图)主管技师。从事脑电图室工作十多年,2001年在海南省省人民医院进修脑电图半年,对脑电图专业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及较丰富的技术操作经验,对常见的脑电图癫痫、小儿复杂性癫痫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梗死、精神病的电生理变化等诊断,为临床医生提高准确、有效地治疗参考依据。擅长: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动脉硬化早期监测诊断技术。</p>
<p>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海南省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神经科医师协会委员,海南省PD学组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受国家卫生部计生委项目选派到意大利安科纳联合大学医院神经内科访问学习,2018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神经内科常见病,疑难危重病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病,运动障碍病,头晕头痛,睡眠障碍,颅内感染等的诊治。</p>
<p>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任职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免疫学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眩晕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2018年4月—2020年5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神经科学系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病、头晕与眩晕、神经免疫性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擅长脑血管病、脊髓病及癫痫的治疗与研究。曾任山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兼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主任,《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系山西省七届、八届政协委员。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省卫生厅授予“赵雪芳式的白衣战士“荣誉称号;2000年6月被评为山医大一院名医;2006年被聘请为山西省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p>
<p>主任医师,教授,农工民主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1999年6月获得湖南医科大学脑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南大学脑血管病专业博士学位;是湘雅医院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成员。现任湖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SCI收录的《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的审稿专家,2009年度省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p><p>一直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知识及技能强,特别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及“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看病仔细认真,关心病人,态度和蔼,善于临床查房教学,深得病人及其家属、学生、护士们的喜爱,被誉为“人民的好医生”。</p><p>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该项目荣获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社区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和性干预研究”及863计划协作课题“脑卒中遗传资源中心库及收集网络的建立”,参加省科委课题“HSP70基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2003年“载脂蛋白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湖南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4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2005年主持省科委课题“何首乌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与修复影响的研究”。2008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何首乌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2010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Hsp2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在腓骨肌萎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还参与全国、全军“十一五”协作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0篇,Medline收录论著3篇,CSCD收录论著7篇;撰写的论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在2008年第八界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参与了论文交流。2010年参加撰写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潜心教学,善于寓教于乐、循循善诱、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特别注重临床教学,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曾在中南大学校园网上获得学生们的好评。到目前(2010年)为止主招硕士研究生7名,已毕业4名;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2004年曾获中南大学教改课题一项(神经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排名第一),近5年发表教学论文3篇(排名第一)。</p><p>参编《神经病学住院医生手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两部著作。</p><p><br/></p>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博士,留美博士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脑内科访问学者。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和863项目各1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英文及中文专著及教材多部。</p>
<p>神经一科主任医师,医疗组长,199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4获得神经内科硕士学位,熟练诊治神经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病,掌握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癫痫、肌肉疾病等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省科技成果奖及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二等奖,并参加吉林省科学技术厅计划项目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参加国家神经内科培训基地、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内科诊疗技术培训学习。</p>
<p>谢聃,女,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约翰科廷医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担任北京市脑卒中质控专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医体融合与脑健康专委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一带一路”对外援助及全国性脑血管病健康宣教科普工作,担任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培训师,北京电台脑血管疾病科普专员。中共中央组织部第20批“博士服务团”医疗专家。</p>
<p>神经一科主任医师,医疗组长,1997年医学本科毕业,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获吉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帕金森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对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抢救治疗,对神经内科平山病、Mayamaya病等疑难少见疾病有直接临床经验。在临床教学中获得实验带教优秀奖、学院教学观摩比赛三等奖,撰写论文20余篇,获得吉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参与吉林省科技成果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承担吉林省科技厅科研课题3项,担任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理事,吉林省医学会眩晕委员会委员。</p>
<p>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彪教授知名专家团队骨干成员”,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对于神经系统常见脑血管疾病及疑难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征、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r/>社会任职<br/>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青年委员会委员<br/>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br/>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分会委员<br/>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委员<br/>科研成果<br/>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基金各一项,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及院级基金各一项。参与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一项。</p>
<p>一职称职务:张爱梅,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神经内一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p><p>二擅长:主要擅长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治,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及病因筛查,同时对癫痫和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各类脑炎等有丰富经验。</p><p>三研修经历: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上海长海医院神经介入专业、美国克利夫兰研修学习。</p><p>四科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先后完成其他省市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知名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滨州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脑保护与康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山东省慢病防治脑血管病委员会委员。2008年7月入选山东省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海内外培训专项经费资助人员。</p><p>1992年7月分配至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工作至今。2000年-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2009年1月-2010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1年。2012年3月-6月到奥地利弗兰茨约瑟夫医院进修学习。</p><p>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失眠、头痛、头晕、痴呆、癫痫、周围神经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是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TCD对脑动脉狭窄的筛查技术》负责人,在研厅级课题两项,多次获得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滨州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