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1992年7月大理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8月至今一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工作。期间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公派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习一年。 获得荣誉:2005年7月到2006年7月参加卫生部全国眼病流行病调查云南地区调查工作并获云南省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p>
<p>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眼科教研室主任,眼二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p><p>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角膜塑形镜安全监控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及眼表疾病学组组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吉林省健康教育专家。</p><p>从事角膜病及眼表疾病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30余年,对角膜病、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睑及眼眶肿瘤、眼外伤、泪器病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上万例,对疑难角膜病及眼表疾病有特殊建树。在东三省率先开展深板层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等手术,达国际先进水平。</p><p>承担吉林省重大科研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及各级学术论文70余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共培养研究生30余名。</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眼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1995年曾赴美短期参观学习。长期在华西医大附一院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具有广泛、丰富的眼科临床诊疗经验,手术技术精湛,尤其擅长于角膜移植、近视眼等屈光不正的激光矫正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及视网膜脱离复位等手术和各种角膜病的治疗。2002年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疗先进个人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各种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一部。</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眼科科室主任,1959年2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吉林大学医学博士。2002年5月—2002年8月天津眼科医院学习近视弱视治疗。2003年6月—2003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学习超声乳化与白内障手术治疗培训。2006年10月—2006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学习近视手术治疗及医用大型设备使用。</p><p>1983年参加工作,擅长眼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在小儿眼科疾病、角膜移植、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特别是眼科微创整形美容、及视神经病和视网膜病的诊治上有较高造诣。</p><p>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第六、七、八届眼科专科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吉林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吉林省眼科分会第一、二届常务委员。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伤、职业病、病退鉴定委员会劳动鉴定专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咨询家,吉林省司法厅、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专家、及顾问。省、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长春市二道区区政协委员。</p><p>主要科研成果:完成国家级科研横向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项目资金计40余万元。国际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1篇,CSSCI1篇。获中华优秀科学论文奖一篇。</p><p>主要教学成果:获得“国家临床技能大赛”优秀教学指导专家。</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武汉市眼科学会名誉主委、曾任中华医学会武汉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眼科学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委、国家“973”评委、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急诊医学副总编、中德医学杂志编委。</p><p>先后承担省自然基金课题及省重点项目4项,鉴定2项,一项为“国内首创”,一项为“国内领先”2001年获国家专利1项,2002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角膜病,重点研究“干眼症”,在省内率先开展“干眼症”门诊,自制人工泪液。该药被省内外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曾参编眼科全书(第二版)。</p><p>至目前为止培养博士生23人。</p><p>2003年获湖北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04年获中华眼科学会优秀工作奖。</p><p>曾于90年代初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2年,擅长“干眼症”的诊断和治疗,省内率先开展“干眼症”门诊。</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各类疑难眼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病变、老年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视神经病变、眼表角膜疾病和复杂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可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角膜移植、羊膜移植、视网膜激光、眼内抗新生血管药物注射等手术。发表本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眼科专著数部,获得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2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p>
<p>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理事,美国眼科医师协会官方会刊《Ophthalmology》(中文版)审稿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承担省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3项;主编专业书籍4本,撰写医学专业论文37篇,9篇为国家级杂志发表。擅长:角膜病、眼烧伤、眼表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其基础研究。</p>
<p>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青海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3年;曾在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病专业进修学习。擅长角膜病、白内障、干眼症等眼科疾病。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科技厅课题《高原地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高海拔地区雷珠单抗注射液在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方面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益气解毒方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在高原地区的临床应用》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完成三新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p>
<p>主任医师,教授,视光学中心主任,眼科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眼视光学,眼表疾病。1985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同年就职于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一直从事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9月师从眼底病与电生理专家张雨春教授,主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获硕士学位。1999年9月赴广州暨南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徐锦堂教授和崔浩教授,致力于角膜病与角膜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并获博士学位。</p><p>曾多次获得校优秀青年教师、院优秀教师,院先进工作者奖励。1995年于我省率先从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工作和近视理论的基础研究,完成各类屈光手术(PRK、LASIK、LASEK)万余例,赴北京同仁医院近视治疗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视治疗中心进修、学习,擅长于疑难手术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同时,在角膜病、角膜移植、眼表疾病及免疫性角膜病的特异性治疗与研究、在各种眼底病的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电生理诊断、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与研究以及斜视、弱视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p><p>科研方面,在《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研究》、《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等有影响学术期刊以及其它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研究》、《角膜地形图观察小梁切除术后的角膜散光》等获省、校、院各级科研奖励20余项;主持及参加了《正常眼和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研究》、《体外重建角膜组织移植与新型排斥免疫抑制剂的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8项。社会兼职: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眼科专业委员会眼显微外科学组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眼镜协会副会长。</p><p><br/></p>
<p>主任医师,副教授,眼四科副主任,眼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小儿眼科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在中华眼科杂志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主攻儿童眼病、对复杂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造诣。 擅长:斜视、弱视及儿童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等疾病的诊治。</p>
<p>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屈光手术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眼科学博士,药学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青年后备人才,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多年专注于眼科临床屈光手术工作,临床技术扎实,2019年获得全飞秒手术擂台赛超级新星奖;公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总医院研究所访问学习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多项省厅级课题,主持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20;2016年参加美国视觉及眼科学会年会(ARVO)并作大会发言,获得大会设立的“Travel Grant”</p><p>获奖荣誉</p><p>2020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p><p><br/></p>
<p>1996年至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3年至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师从眼眶病专家魏锐利教授,获眼科学硕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师从角膜病专家史伟云教授,获眼科学博士学位。曾参加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研究及结题工作,获得国家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奖1项。目前为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角膜病医学专家委员会及全国智能眼科学组委员会委员。</p>
<p>眼角膜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角膜病、泪道疾病、眼表疾病、白内障等诊治,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白班,角膜炎,干眼病,结膜炎,翼状胬肉,泪囊炎,白内障类手术等。</p>
<p>主任医师,1976年8月生。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博士后。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主持教育部、省级及武汉大学科研项目四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5篇),参与专著1部。 擅长:角膜病、干眼症、翼状胬肉及青光眼、白内障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青光眼的评估、药物选择及手术,角膜移植手术、泪道栓塞治疗干眼症等。</p>
<p><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主任医师,教授。角膜病科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山西省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4年,曾赴印度进行研修学习,率先开展了“羊膜移植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及“二期眼座植入术”,并参与完成了两项科研成果,先后3次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展论文十余篇。精通眼表,眼外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善于处理各种疑难角膜病,对于复杂眼外伤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受到患者的好评。</span></p>
<p>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2007.8—2008.2北京同仁医院角膜专业进修学习。眼科工作近30年。主要从事角膜及眼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擅长疑难角膜及眼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危重角膜病变的联合手术及眼前节重建术,各种烧伤后角膜及眼表重建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49年9月19日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眼科学会会员,就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p><p>197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并留校在医学系眼科教研室工作,常驻省立医院眼科从事教学与临床住院医师工作。1985年2月由医学系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及眼科教研室工作,1987年11月晋升主治医师,1994年2月晋升副主任医师,1996年11月被评为副教授,1997年7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1年6月25日晋升主任医师,2005年1月被评为教授(兼职)。2001年8月13日起被聘为福州市独生子女残疾儿童鉴定小组成员。1983年3月~1984年5月在上海二医大新华医院眼科进修学习,1993年11月~1995年11月参加第十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并被福建省卫生厅、中国卫生部评为先进集体荣誉和被受援国授予总统勋章及眼科专家证书。</p><p>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三作者),完成了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角膜病防治的研究》的课题并在继续研究中。已辅导硕士研究生4人,研究角膜碱烧伤后基础与临床的观察以便更好地为防治工作阐述理论依据,参与了《川芎嗪联合氨胍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p><p>着重进行角膜病、白内障、斜视弱视的临床工作。开展了高危难治的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及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穿透移植手术,抢救了频临失明的角膜溃疡、尤其是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并与寄生虫教研室一起开展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了近百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人,使其解除疼痛并恢复一定的视力,使用价廉物美的甲硝唑治疗减轻病人经济负担。</p><p>完成了《胎儿角膜移植的临床研究》。参与了《高血压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及开搏同终身治疗后的观察》的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5篇。今后方向:进一步开展角膜病防治的研究,建立眼库,开展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研究,为提高角膜移植的成活率和降低排斥率开展一些实验研究并提出理论依据。</p><p><br/></p>
<p>教授、主任医师,眼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南大学,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广西白内障复明指导小组成员。长期从事眼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在眼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角膜病等。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曾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进修一年。毕业20多年来一直在眼科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尤其在眼表疾病、白内障、斜视及眼整形方面有较精深的研究和娴熟的手术技巧。</p><p>在全国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学课题、省高教厅科研课题、省科技厅科研课题各一项,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于1996年、2001年分别获省科委、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和潍坊医学院眼科学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p><p>史伟云教授1989年开始跟随我国著名眼科专家谢立信院士攻读硕、博士,并获眼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跟随世界角膜病大师Kaufman教授继续角膜病的基础研究工作。2007年被青岛大学、2008年被山东大学分别聘为博士生导师。</p><p>史伟云教授从事眼科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工作30余年。教授在临床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眼科显微手术技巧,能熟练完成各类疑难和复杂的眼前段手术。</p><p>一.角膜病手术</p><p>作为国内角膜病的领军人才之一,史伟云教授在角膜及眼表手术创新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能够熟练进行各类复杂的角膜移植术,包括非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各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飞秒激光辅助的各类角膜移植术,各种复杂的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已累计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5000余例,是国内少有独立完成如此大宗角膜移植的著名眼科专家。在角膜移植手术方面有如下创新:</p><p>(一)感染性角膜病的手术创新</p><p>1、单孢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手术</p><p>创造性采用羊膜移植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基质坏死型病毒性角膜炎,使这个眼科十分棘手的疾病有了好的手术治疗手段。论文发表于世界临床眼科顶尖的杂志《ophthalmology》。</p><p>2、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创新</p><p>①开创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p><p>②改进了对严重的全层真菌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技巧,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2%以上。</p><p>③改进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手术的手术期原则及手术技巧,90%病人的眼球得到拯救。</p><p>3、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手术创新</p><p>首次报道我国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植物和泥土外伤造成,不同于西方报道的主要为角膜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明确提出手术原则:要大于病灶0.5mm范围的切除,术后早期要禁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指出激素可加重病情或造成术后复发。</p><p>4、严重化学伤的的手术创新</p><p>①对晚期化学伤提出有价值的临床分类,按此分类行眼球粘连分离,联合部分或全板层角膜移植术,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p><p>②对化学伤致全角膜及角巩缘干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创造性应用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替代传统的全角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率从100%下降到40%。</p><p>5、边缘性角膜溃疡及穿孔的手术创新</p><p>①应用小直径<3.5mm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周边角膜穿孔,达到术后免疫排斥率极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同时又省角膜供体。</p><p>②提出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概念,应用改良结膜瓣的手术治疗这些溃疡,包括难治性真菌角膜溃疡,得到很好的疗效。对我国角膜供体材料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挽救难治性角膜溃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p><p>6、圆锥角膜方面的研究和手术创新</p><p>①圆锥角膜发病率的研究:对15年来我院1596眼圆锥角膜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我国北方地区圆锥角膜发病率逐年提高的性别比例与西方报道的不一样,是以男性为主,男:女=4:1,与西方男:女=1:2相反。</p><p>②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打破了传统的手术方式,既完成期的圆锥角膜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应用达到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光学效果,而避免了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大大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在世界眼科临床顶级杂志《ophthalmology》上发表。</p><p>③圆锥角膜术后视力重建工程:对圆锥角膜行穿透板层及表层镜术后,有手术源性散光的患者行个体化的以地形图为指导的准分子激光进行矫正,达到了重建最佳视力的效果。</p><p>二.青光眼手术</p><p>包括各类抗青光眼术、包括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先天性青光眼的小梁切开术等。</p><p>三.白内障手术</p><p>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瞳孔的并发性白内障,抗青光眼手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及玻璃体切除后的白内障手术,特别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方面有独到的技巧。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方面得到导师谢立信院士的真传,使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p><p>近年来,在以下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p><p>1.眼科创新药物的研究</p><p>作为主要创作人员之一和课题的首位负责人,完成了《眼内植入长效环孢素A缓释系统的研究开发》课题(获国家863资助)的研究。目前眼内植入长效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已获得SFDA国家临床新药的批件。分别在世界顶尖的眼科基础杂志《IOVS》和角膜病权威杂志《Cornea》,并在《Ophthalmic practice》作为封面的重要文章发表,还被邀请在第三届国际角膜病大会上作专题报告,使我国眼内缓释药物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p><p>2.感染性角膜病发病机理和诊治的研究</p><p>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不同感染真菌在角膜内存在着不同的生长方式的理论,这个理论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价值,并打破了真菌性角膜炎不能行板层角膜移植术的禁区。</p><p>2)角膜及眼表手术的相关基础研究</p><p>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机理及防治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以细胞介导的,提出眼前房途径是诱发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一条重要通道。</p><p>②开创性对CsA、FK-506、CSA和雷帕制成缓释药物植入眼前房,达到比常规用药更佳的疗效。</p><p>③对角膜免疫高危因素及新生血管的相关基础研究。</p><p>④利用基因敲除和基因工程药物对免疫排斥机理防治的研究。</p><p>史伟云教授多次被特邀为全国眼科学术会议的主持及报告人。作为研究生导师,共带教博硕士研究生50名。</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p><p>中华眼科学分会专家委员</p><p>全国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p><p>《中华眼科杂志》编委</p><p>《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委</p><p>《临床眼科杂志》编委</p><p>山东省视残康复理事会副理事长</p><p>获奖荣誉</p><p>2000年被评为青岛市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p><p>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126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p><p>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优秀归国科技工作者</p><p>2004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首届山东省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p><p>2008年被授予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p><p>2008年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p><p>2010年被授予山东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p><p>201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p><p>2012年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p><p>2013年荣获中华眼科学会奖</p><p>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p><p>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p><p>科研成果</p><p>已先后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1篇。</p><p>2012年出版了120余万字的专著《角膜手术学》,与谢立信院士合著我国首部130万字的专著《角膜病学》,还先后参编了《角膜移植学》、《实用眼表疾病学》、《眼表疾病学》等书籍。</p><p>作为课题组的主要人员共承担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作为首位人员承担国家863重大、重点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973课题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各1项。</p><p>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