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设计需要描述性文字占位 请客户提供
冠心病康复相关医生
治疗价格区间:
挂号科室:康复科_医学
治疗周期:
  • 江六顺
    主任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p>专业擅长中风,脑血栓,冠心病,高血压</p>

    邱原刚
    主任
    浙江省中医院

    <p>教授,主任医师(西医)、心内科主任、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自1987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心血管内科临床一线,并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善于处理涉及多学科的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在冠心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技术精湛。多年以来每年独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400例以上,循证熟练处理所有类型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小血管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及桥血管病变。熟悉各种术式,熟练应用各种器械(包括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冠状动脉内旋磨,等),能处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各种并发症。</p>

    顾晓燕
    主任
    南京市江宁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p>主任医师,副教授,呼吸病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从事临床工作20年专业方向: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2、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社会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慢阻肺分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委员;南京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专委会副主委。科研成果与荣誉:主持全军及江宁区科技局课题2项,发表论文26篇,SCI收录12篇。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参编专著2部。</p>

    宫爱民
    主任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p><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校级重点学科学术方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span></p>

    孟繁英
    主任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p>主任医师,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普内、急诊,重症监护、公安监管医疗及康复医疗。期间于省级及核心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2010年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重症医学。2014年参加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并获得重症医学专科资质。熟悉并掌握普内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治疗,心肺复苏,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的救治。期间多次参与重症禽流感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从事康复医疗。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谢海波
    主任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首届青年名医。2003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2009年6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心内科各项穿刺操作及冠脉造影等介入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心内科各种危、急、重症。运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失眠、慢性咳嗽等病症疗效显著。</p><p>科研成果</p><p>在各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p><p><br/></p>

    刘建和
    主任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9年6月至今工作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现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脏病诊疗中心副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养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2012年6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12年8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湖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p><p>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并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在《中国医师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医药学刊》、《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编《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操作手册》等医学著作17多部,副主编《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应试指导》等医学著作13余本。每年指导硕士生(含7年制本硕连读生)3~4名,已培养硕士毕业生19名(含台湾留学生4名、加拿大留学生1名),现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含台湾留学生2名)。曾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获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及优秀论文奖。并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中医临床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湖南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奖、优秀带教老师奖。</p><p>科研课题</p><p>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柴胡三参胶囊对冠心病室早大鼠心肌细胞Ca2+及SERCA2a的影响,2万元,2008年1月-2010年12月(编号:07JJ6173)。</p><p>主持湖南省中医药科研项目:汗宁方治疗冠脉介入术后汗证(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1万元,2009年7月-2013年6月(编号:200924)。</p><p>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冠心病动脉斑块治疗新药降脂消斑片研发,236万元,2010年1月-2012年12月(编号2010ZX09101-103)</p><p>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心律失常大鼠心肌Cx43和HERG K+通道的影响,主持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5万,2013.7-2015.6,(编号2013SK3103),负责人</p><p>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肌细胞β-AR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2013-07-01至2015-06-30(201303)</p><p>参与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升清降浊化痰活血法对脂质代谢紊乱调节作用的实验与临床观察,负责临床观察,2006年1月-2008年12月。</p><p>科研项目鉴定及获奖</p><p>①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成果名称:柴胡三参胶囊对冠心病室早大鼠心肌细胞Ca2+,SERCA的影响)(排名第一);2011年12月,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定(成果登记号943Y20110411)</p><p>②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柴胡三参胶囊对冠心病室早大鼠心肌细胞Ca2+,SERCA的影响)(排名第一);2013.1证书编号:20124341-J3-218-R01</p><p>③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获奖项目:柴胡三参胶囊对冠心病室早大鼠心肌细胞Ca2+,SERCA的影响)(排名第一)。2012.10编号:2012008</p><p>温阳通络法抗心肌缺血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2013.10第一2013001</p><p>[1]王鹿,刘建和.从五脏出发论治冠心病[J].国医论坛,2013,28(2):14-15.</p><p>[2]郭震霖,刘建和.中医藏象学说之科学观[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8-9,13.</p><p>[3]刘建和,程丑夫,江建锋等.冠心消斑胶囊治疗冠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257-258.</p><p>[4]刘建和,吴亦之,谢海波,曾英,王敏,钟声,皮淼.汗宁方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汗证60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2,18(4):5-7.</p><p>[5]陈永亮,刘建和(通讯作者),周小明,苏联军.稳心解郁汤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8):45-48.</p><p>[6]刘建和.王行宽教授宁心定悸汤治验[J].中医药导报,2011,17(9):113-114.</p><p>[7]刘建和,何少平,胡熙苒,李群,程坤.柴胡三参胶囊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细胞Ca2+及SERCA2a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0):1574-1576.</p><p>[8]刘建和,李群,何少平,胡熙苒.柴胡三参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29-31.</p><p>[9]刘建和,胡熙苒,何少平,李群,程坤.柴胡三参胶囊对实验性心律失常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073-1075.2010年9月</p><p>[10]刘建和,莫观海,罗章,何少平.汗宁方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5):714-716.</p><p>[11]刘建和,莫观海,陈敏,何少平.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4):391-392.</p><p>[12]刘建和,陈敏.柴胡截疟饮治疗寒热往来汗出之似疟非疟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31.</p><p>[13]刘建和,龙云,莫观海,徐雄生,何少平.左单一冠状动脉畸型一例[J].当代医学,2009,15(17):379.</p><p>[14]刘建和,莫观海,唐路,郭亚妮.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22-924.</p><p>[15]刘建和.生脉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4):423-424.</p><p>[16]刘建和,莫观海,唐路.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瘀血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715-1716,1719.</p><p>[17]刘建和,程丑夫,吴亦之.试论和法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96-2297.2006年12月</p><p>[18]刘建和,江劲波.生脉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痰热瘀滞型)3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6,38(7):43-44.</p><p>[19]刘建和,易刚强,程丑夫.柴胡三参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13-15.2005年11月</p><p>[20]刘建和,贺福元.益肾灵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作用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4):212-214.</p><p>[21]刘建和,罗文辉,胡国恒,江劲波,陈劲云.愈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4):50-51.</p><p>[22]刘建和,邓红霞,姚欣艳,贺运河,韩彬,彭银建.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19(6):625-626.</p><p>[23]刘建和,陈月秋.溃疡I号颗粒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5,11(3):5-8.</p><p>附:主编著作</p><p>[1]刘建和主编.公务员医疗保健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p>[2]刘建和主编.中国民间疗法丛书?蔬菜疗法[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p><p>[3]刘建和主编.传统中医药临床精华读本丛书?指南后论释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p><p>[4]程丑夫,谭元生,刘建和主编.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操作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p><p>[5]刘建和主编.三十六行养生谈之驾车族?和健康一起吹吹风[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0.</p><p>[6]刘建和,周德生,吴亦之主编.风湿病防治407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p><p>[7]刘建和,姚欣艳,范伏元主编.支气管炎与哮喘防治258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p><p>[8]陈新宇,刘建和主编.心血管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p><p>[9]黄政德,刘建和主编.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p>[10]刘建和主编.中国民间疗法丛书?肉食疗法[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p><p>[11]刘建和主编.国医大师心病临证辑要[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p>[12]刘建和主编.国医大师肺病临证辑要[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p>[13]刘建和主编.国医大师脾胃病临证辑要[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p>[14]刘建和主编.国医大师肾病临证辑要[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p>[15]刘建和主编.国医大师肝胆病临证辑要[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p>附:副主编著作</p><p>[1]刘建和副主编.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药师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p><p>[2]刘建和副主编.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应试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p><p>[3]刘建和副主编.中西医结合临床释疑丛书?内科释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p>[4]刘建和副主编.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p><p>[5]刘建和副主编.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p><p>[6]刘建和副主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p><p>[7]刘建和副主编.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p>[8]刘建和副主编.实用社区医师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p>[9]刘建和副主编.中医临床教学案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p><p>[10]刘建和副主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p><p>[11]刘建和副主编.走进家庭的医生[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p><p>[12]刘建和副主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p><p>[13]刘建和副主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p>[14]刘建和副主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指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p><p>[15]刘建和副主编.血液病调养与护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p><p><br/></p>

    雷健
    主任
    武汉市第一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武汉市心血管学会常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长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01年曾到日本国东京广尾病院心内科研修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武汉市科研课题5项,参与国家863计划课题一项,一项科研课题曾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p>

    杨传华
    主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p>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央保健第四、五届会诊专家,是国家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领军者。</p><p>社会任职</p><p>中央保健第四、五届会诊专家;世界中医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新医改《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牵头人、《高血压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已颁布)牵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学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委;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济南);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高血压研究所首任所长。</p><p><br/></p>

    何德英
    主任
    重庆市中医院

    <p>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大学本科,医学学士,2004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老年专委会及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委员。1998年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半年,2000年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全国中医急症骨干培训班”,进修学习了半年。在心血管病及内科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医20余来,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内科危急重症,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脑血管意外、急慢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心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急性肾功衰、各种药物食物中毒、消化道大出血等。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具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率高。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抢救危急重症的应变能力,临床疗效好,经常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并多次获得本院先进个人称号。多年来,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6篇获奖;其中有7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参编专著1篇;重庆市卫生局科研课题6项(两项为课题负责人),2项获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积极从事课题研究,参加的“慢性肾功衰的临床研究”1998年度获得了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现为在研课题“基黄汤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的主研。</p>

    欧书林
    主任
    重庆市中医院

    <p>本科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心内科博士毕业,从事心血管临床诊疗工作十年,熟练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诊治,擅长冠心病药物及介入治疗,心肌病,心衰诊断及治疗,常见心律失常,高血压的诊治。</p>

    李运伦
    主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p>医学博士,出站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山东省知名专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山东省卫生系统高层次1020人才工程(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第八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2年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2013年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山东高等教育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风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p><p>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高等教育中医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山东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课题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课题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项、山东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专项1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第3位),厅级奖励7项,开发院内制剂2个品种,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5篇。</p><p><br/></p>

    孙明祎
    主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p>副主任医师,1999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辽宁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曾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综合康复病房等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药治疗胸痹、心悸、咳嗽、痰饮、胃痛、痞满、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等疾病,经验较丰富,受到患者的信赖和好评。在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科研、教学等多项任务,参与省科委、省教委的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担任多年的临床授课、带教工作。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王宗仁
    主任
    西京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师承制导师。中医药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陕西省新药审评专家;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家流体力学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等职。从医四十余年,有扎实的中医、西医理论基础,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课题9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副主编医学专著9部;获国家中医药学会三等奖1项。培养博士24名,硕士43名,中医师承制学员1名。</p><p>曾因成功组织抢救一名扩心病患者心跳间歇停跳122分钟荣立三等功;主持研制的降粘抗栓片一、二、三号号用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其它疾病引起的血流变及微循环异常患者,疗效显著,已治愈数十万人。主持研制的芪丹通脉片于2011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Z20090035)。对芪丹通脉片防治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1-2-081-R1)。</p><p><br/></p>

    王永霞
    主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担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一区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后备学术带头人。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p><p>社会任职</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p><p>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秘书长</p><p>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常委</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p><p>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分会常务理事</p><p>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p><p>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循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br/></p>

    朱翠玲
    主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四区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日本东京女子医大循环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河南省卫计委干部保健局专家;河南电视台《名医堂》特邀专家;河南电台“名医在线”栏目特邀专家;河南电视台健康网特聘专家;郑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名医坐堂》节目医学顾问等。师从多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青苗人才指导老师。</p><p>社会任职</p><p>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p><p>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创新联盟理事</p><p>中国中药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药物委员会常委</p><p>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应用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p><p>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p><p>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p><p>获奖荣誉</p><p>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p><p>首届群众最满意的医生</p><p>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三育人,优秀干部保健专家等</p><p>获科技进步奖6项</p><p>科研成果</p><p>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p><p>主要参与国家级及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撰写专著5部,发明专利3项。</p><p><br/></p>

    王庆高
    主任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主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基因工程学研究,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

    陈诗平
    主任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广西老年病学分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1993年到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老年病及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治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委员</p>

    巫颖
    主任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曾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及心血管介入技术,2013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进修心血管康复,多次参加北京、广州、南宁等地举办心血管病学习培训班。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尤其是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及康复治疗。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熟练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等多种介入技术。在国内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p>

    王恒和
    主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专业工作年限21年。</p><p>1992/09-1997/07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学生</p><p>2000/09-2003/07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p><p>2008/09-2011/07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p><p>专业特长:</p><p>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心衰、心律失常(房颤、房早、室早、窦缓、窦速)、心肌炎、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满意的疗效。</p><p>教学情况:作为硕士生导师,任现职以来共指导硕士研究生9名,已毕业1名;协助指导博士生、硕士生10余名,均已毕业。同时,承担本科生及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工作。</p><p>主要学术见解: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研究。提出了“证治代谢组学”研究假说的思路与实践,进行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硕士、博士均师从于毛静远教授,协助导师提出如下学术观点:(1)养血、活血、通络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2)提出了“中西结合药动学”系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提出理气宽胸活血法防治心脏X综合征;(4)提出了中医药整体效应综合评价假说及柜架体系。</p><p>社会任职</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p><p>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p>天津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p>获奖荣誉</p><p>作为第2主研人员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及生脉注射液干预的代谢组学研究”成果(编号:90709037)2012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p><p>作为第3主研人员完成的“治疗心衰常用中药静脉制剂对地高辛药动学的影响及减毒增效机制研究”成果(编号:20140201A)2014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p><p>作为第4主研人员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EDLS血浓度和地高辛肾排泄的影响”研究成果(编号:02-03ZP17)2005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p><p>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方案建立及评价方法的示范研究”(编号:05YFGDSF02200)2010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2完成人)</p><p>2009年7月被评为中医一附院“纪念建国60周年”先进个人</p><p>2011年7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先进个人</p><p>2016年1月被评为中医一附院2015年度“优秀医生”</p><p>科研成果</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研),主持完成卫生局和院级课题各1项,参与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级课题10项,取得科研成果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20篇。</p><p>(1)基于代谢组学的冠心病生化代谢谱与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编号:815738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负责人</p><p>(2)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EDLS血浓度和地高辛肾排泄的影响编号:02-03ZP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第4完成人</p><p>(3)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及生脉注射液干预的代谢组学研究编号:90709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第2完成人</p><p>(4)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地高辛药动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编号:303717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第3完成人</p><p>(5)参附注射液对心衰大鼠地高辛药动学的影响编号:20030111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课题2007年5月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第2完成人</p><p>(6)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影响的机制研究编号:津20100395市卫生局课题第2完成人</p><p>(7)生脉注射液对心衰大鼠地高辛药动学影响的实验研究编号:20010909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课题2007年5月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第4完成人</p><p>(8)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心脏X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编号:05-012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课题第2完成人</p><p>(8)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治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编号:2006BAI08B02-01“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第10完成人</p><p>(9)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方案建立及评价方法的示范研究编号:05YFGDSF02200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第12完成人</p><p>(10)化瘀通脉汤剂防治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临床研究天津市卫生局课题编号:07065主持</p><p>主要论文(第一作者)</p><p>(1)“证治代谢组学”研究假说的思路与实践2016年7月中国全科医学</p><p>(2)新生脉散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疗效及血浆BNP、AngⅡ、ALD水平的影响2016年02月山东医药</p><p>(3)脉安宁合剂联合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特发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观察2016年01月中国药房</p><p>(4)六五一丸(651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2015年12月中国现代应用药学</p><p>(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研究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p><p>(6)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关系2015年09月山东医药</p><p>(7)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原发疾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2015年02月时珍国医国药</p><p>(8)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相关性研究2015年01月新中医</p><p>(9)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2013年0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p><p>(10)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2013年04月辽宁中医杂志</p><p>(11)中医药整体效应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中医杂志,2009,50(11):1036~1038</p><p>(12)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模式建立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961~962</p><p>(13)化瘀通脉汤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影响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0,37(3):455~458</p><p>(14)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新中医,2010,42(1):13~15</p><p>(15)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7):105~107</p><p>(16)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92~294</p><p>工作经历</p><p>2016年12月-至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带教老师</p><p>2011年12月-2016年1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带教老师</p><p>2008年3月-2008年10月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借调(职员)</p><p>2007年7月-2011年1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带教老师</p><p>2003年7月-2007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带教老师</p><p>1997年7月-2000年9月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助教、住院医师</p><p>教育经历</p><p>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p><p>硕士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p><p>本科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p><p><br/></p>

    123

Copyright © 2020-2022 西红柿健康网(www.m8k.cn)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8503号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医疗诊断依据